2019年12月13日,是第6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下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以下简称“江东门纪念馆”)举行捐赠仪式。美国纽约纪念南京大屠杀受难同胞联合会的邵子平、陈宪中、姜国镇等爱国华人将美国牧师约翰·马吉影像“37分钟”版“一寸盘”捐赠给江东门纪念馆。这比现馆藏“17分钟”版内容更加丰富,为侵华日军暴行再添血证。
△捐赠仪式
马吉影像“一寸盘”深藏美国纽约地下室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美国牧师约翰·马吉用手中16毫米摄影机秘密地拍下了日军屠城的血证,这也是留存至今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唯一动态画面。
△“37分钟”版“一寸盘”
1991年,美国纽约“纪念南京大屠杀受难同胞联合会”总干事邵子平辗转找到了马吉牧师的儿子大卫·马吉。当年7月12日,在大卫·马吉家中地下室里堆放的杂物中,邵子平翻找到装有影像胶片的铜盒,盒子上有马吉牧师亲笔标注的镜头说明目录,这正是他拍摄的记录南京大屠杀现场的胶片。大卫·马吉随后向“联合会”提供了当时认定记录侵华日军在华暴行、带有镜头说明目录的全部胶片。
邵子平与“联合会”骨干成员开会商议,将这些珍贵胶片送到影片处理公司翻拍后,把胶片原盒送还给大卫·马吉,并以翻拍片作剪辑,制成两套能直接在电视台播放的时长约37分钟的“一寸盘”。
37分钟版马吉影像回归南京,新增11位受害者画面
此前,约翰·马吉的儿子大卫·马吉曾将摄像机和4盒胶片捐赠给南京,经数字化后共有约17分钟的影像。
这珍贵的“37分钟”影像回归南京并不容易。2018年1月,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江苏记者站站长陈旻在采写邵子平寻找马吉影像过程中,经反复核实,发现“37分钟”版马吉影像中有关南京大屠杀的镜头比纪念馆馆藏的版本长。经过多方面的努力下,邵子平等爱国华人于2018年10月在纽约找到了“37分钟”版马吉影像。
△脖子被砍伤的伤者正在接受救治。图源:翻拍自37分钟版本影片
经过论证,现馆藏“17分钟”版影像的主要镜头大多集中在南京安全区范围内,只有少量栖霞寺等南京郊区的镜头。而“37分钟”版的画面则超出了南京安全区范围,城外一带侵华日军暴行的镜头也进入了马吉影像。
△幸存者伍长德。图源:翻拍自37分钟版本影片
从场景范围来看,在“37分钟”版影像中,在鼓楼医院就拍摄了30余位受害者场景,有11个受害者是“17分钟”版里没有的,比如幸存者伍长德的画面。
△夏淑琴家遇害场景。图源:翻拍自37分钟版本影片
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张连红教授认为,此次捐赠的“37分钟”版马吉影像是目前已经发现的影像版本中,反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最为全面、内容最为丰富的版本之一。比如鼓楼医院的受害者数量、伍长德的动态影像、夏淑琴一家遇难的现场等。
今年江东门纪念馆获赠1771件(套)藏品
1946年东京审判期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代表团首任秘书、助理检察官裘劭恒先生,为指证南京大屠杀,查阅了上万份控诉材料,实地调查约20名受难余生者,带领10余名证人到庭。最终把制造南京大屠杀事件一批日军侵华战争的元凶,送上了历史的绞刑架。仪式现场,裘寿一先生捐赠了其父裘劭恒先生使用过的打字机和相关证件。
△图为裘寿一先生捐赠了其父裘劭恒先生使用过的打字机
仪式上,德籍华人、德国波鸿鲁尔大学东亚系图书馆员邵华还捐赠了德国牧师戴克寻找《拉贝日记》经过的公证文件。这封文件全面记录了受邵华委托的戴克牧师,说服约翰·拉贝外孙女乌尔苏拉·赖因哈特夫人公开《拉贝日记》的过程。
△图为日本青森县云祥寺住持一户彰晃捐赠的藏品
江东门纪念馆馆长张建军介绍,2019年共收到捐赠或征集物品1171件(套)。包括裘绍恒法官的打字机、美国纽约纪念南京大屠杀受难同胞联合会邵子平等人保存的37分钟马吉影像、诺兰档案复印件、南京保卫战遗留物、上海海乃家慰安所建筑构件、歌剧《拉贝日记》舞剧《记忆深处》演出资料,以及《芝加哥论坛报》等海外书刊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