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沪上医疗资源送到百姓家,南通迈上“健康南通”新征程)
南通是长三角地区和上海联系最紧密的城市之一,目前正在打造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接轨上海,医疗“领跑”。截至目前,南通市直医院100%与上海名院建立协作关系,实现了院际间合作,成为上海医院的业务协作单位;全市32家二级以上医院均与上海名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多维度协作关系。
在医疗接轨上海的过程中,我市遵循“接轨、融合、带动、提升”策略,通过共建医院平台、共享科研平台、共用信息平台,为广大市民全面打通了医疗绿色通道,变“病人走”变成“专家走”,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得到显著改善,“健康南通”建设迈入新征程。
市民家门口看沪上专家成常态
9月7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戴岷、妇产科副主任医师高华、泌尿外科医学博士蒋晨、甲乳外科医学硕士林燕苹、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王智樱等专家,应邀来到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坐诊,吸引了众多患者前来就诊。
从去年4月起,每周六上午,该院均特邀上海仁济医院专家来通坐诊,让广大市民在家门口常态化享受上海专家精湛的医疗服务。截至目前,这项惠民举措已开展62期,共计250余人次沪上专家来院坐诊,服务市民8000余人次。
入秋之后,天高云淡,在中央创新区,一派繁忙的建设景象,塔吊林立,车辆穿梭。其中,由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与市第一人民医院合办的医院尤为引人注目。 目前,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地下室结构已经完工,主楼结构局部已施工至五层,预计今年12月底完成主体结构封顶。
2017年12月1日,市卫计委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签署框架性合作协议,明确沪通两地加强医疗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合作,力求把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新院建设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长三角北翼高水平医疗服务基地,成为南通卫生接轨上海的“排头兵”。
在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陈建荣看来,双方的合作并不是几座建筑那么简单。“通过合作办院,更重要的是在思维、方法上学习上海,为我所用,为健康南通提供先进的理念、合格的人才和丰富的资源。”截至目前,上海仁济医院与南通一院13个专科全面协作。
与市一院一样,我市各医院都在重点学科、专科专病上积极与上海展开合作,从人才、技术、科研等方面“育、学、赶”。今年7月,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定伟教授工作室”落户市肿瘤医院;今年8月,南通市口腔医院加盟上海九院“口腔粘膜病专科联盟”;同月,上海交通大学甲状腺疾病诊治中心南通瑞慈分中心揭牌……市卫健委科教处提供的一份最新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市17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及公共卫生单位共计安排赴沪进修140人次、赴沪参加学术活动372人次、沪上专家来通坐诊697人次、手术946人次、教学查房382人次,联合申报课题36个,引进沪上新技术80项。
名医、名科室在通城不断涌现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与其邀请上海专家定期坐诊,不如向上海名医虚心求学,同步提升医院自身的实力。
不久前,来自埃及坦塔大学附属医院的神经外科医学博士艾哈迈德沙卡尔在观摩了市四院帕金森病诊疗中心负责人陈普建做的脑深部电刺激(DBS)术后,连连称赞。“中国的程控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今天亲眼看到患者在家里就可以完成调控,不需要赶到医院,真的是太方便了!”
市四院神经调控中心(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病诊疗中心)是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孙伯民教授及其团队的支持和帮助下,于2016年成立的。这是苏中苏北地区率先开展脑深部电刺激手术(DBS)治疗的机构。到目前为止,中心已经成功为近百名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疾病患者进行了微创立体定向手术治疗,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极大的改善,手术数量位于省内前列。
2003年,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崔志明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博士毕业后,在全市率先创办脊柱外科,并邀请国内顶尖脊柱外科专家、上海长征医院贾连顺教授亲自来通坐镇,开创了科研、临床、教学一体化、全方位、多层次接轨上海的崭新模式。通过十多年深度接轨上海,目前,该院脊柱外科已经成为南通市脊柱外科临床研究中心、省医学创新团队。
遵循“接轨、融合、带动、提升”策略,我市制定出台“医疗卫生领域接轨上海意见”,充分利用比邻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医学科技优势,全力推进医疗卫生服务“换挡提速”。截至目前,沪通两地卫生行政部门已建立了定期会商制度,我市16家三级医院、7家二级甲等医院均与上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多纬度协作关系,市直医院与上海名院实行“一对一”或“一对N”,在医院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技术引进等方面实现了全面对接。在医疗深度接轨与融合中,一批名医、名科室在通城不断涌现。
互联互通,使跨域双向转诊更加便捷
上周,在市妇幼保健院远程会诊中心,该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季卫刚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儿科专家开展了远程会诊,同频共享患儿的检查信息,并当即开具会诊意见书。“凭这份就诊意见书,患者就拥有了在上海仁济医院挂号就诊或住院的资格,对方将为患儿预留号源。”
今年6月5日,在国家卫健委以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卫健委领导和专家共同见证下,目前我国唯一一项国家全民健康信息跨域互联互通业务协同试点在南通正式开通。这意味着我市在打破跨域信息鸿沟、创新“互联网+医疗”、构建大数据卫生健康体系方面为全国探路。
从当天起,市民可以在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等3家试点医疗机构直接预约上海挂号平台内所有专家号源。沪通两地远程会诊平台实时对接,对南通患者会商治疗方案后,可直接转入上海医院病区住院及手术,或安排上海专家到南通出诊及手术。通过试点,沪通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互联互通、实时互调成为现实。
记者了解到,试点开通,还进一步完善沪通远程会诊平台功能,帮助南通疑难重症患者及时联系上海专家,安排远程会诊或现场会诊。确需转诊上海的,通过跨域转诊系统申请绿色通道,统筹安排专科床位。目前,首批开通上海瑞金、华山、仁济和复旦儿科等4家定点医院绿色转诊通道。
可以预见,沪通两地的医疗一体化进程还将不断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