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注:
以下两首(第五、第六首)诗,第五首作于1955年春节(乙未旧历元旦),第六首作于1958年。
在“柳传”书中,寅恪公把他们安排在一起,是有考虑的。
寅公自述,在“柳传”写作过程中,在根据不完整的材料、对史实进行考证的过程中,遇到了两个主要困难。
在这两首诗中,进行了透露。
第五首
《乙未旧历元旦,读<初学集>“(崇祯)甲申元日”诗有:“衰残敢负苍生望,重理东山旧管弦”之句,戏成一律》(上册,P5)
绛云楼上夜吹箫,哀乐东山养望高。
黄阁有书空买菜,玄都无地可栽桃。
如花眷属惭双鬓,似水兴亡送六朝。
尚托惠香成狡狯,至今疑滞未能消。
第六首
《笺释钱柳因缘诗,完稿无期,黄毓祺案复有疑滞,感赋一诗》(上册,P5)
然脂瞑写费搜寻,楚些吴歈感恨深。
红豆有情春欲晚,黄扉无命陆终沉。
机云逝后英灵改,兰萼来时丽藻存。
拈出南冠一公案,可容迟暮细参论。
笔者注:
寅恪公“柳传”写作过程中的两个困难:
“一为惠香公案”(第五首):
“尚托惠香成狡狯,至今疑滞未能消”。
【所谓“惠香”,是钱牧斋诗中多次出现的一个女性友人的名字。
但具体是谁,不好判定。
寅恪公推测可能人选有杨绛子、张宛仙、黄皆令、卞玉京等。
也就是说,钱牧斋“野心勃勃”,想要向韩愈学习,至少拥有两个“怜香伴侣”,“金屋藏娇”、多多益善。
也就是龚自珍《己亥杂诗》所说的,“设想英雄垂暮日,温柔不住住何乡”。
笔者根据寅恪公的考证,结合牧斋的其他文字,猜想惠香就是黄皆令。详可参“网易”《锦灰拾遗录》(读书札记1、2)。
附记:寅恪公第二十首诗中,“怜香伴侣非耶是,留付他时细讨论”,也还是在讨论“惠香公案”。】
“一为黄毓祺之狱”(第六首):
“拈出南冠一公案,可容迟暮细参论”。
【石湫王伯沆先生之学生兼女婿、台湾周法高先生等人,经过考证,认为“黄毓祺之狱”问题,可能是寅恪公将两件事情,混合成了一件。
1647(顺治四年),牧斋被捕北上,是因为牵涉进了一场“文字狱”;1648年,被捕关押南京,才是因为涉嫌江阴人“黄毓祺谋反案”(牧斋曾经在家中留宿、资助黄毓祺)。】
寅恪公第五、第六两首诗的共同点,都有感慨钱牧斋拜相失败,“官场失意”,只好以“情场得意”作为弥补。
先注释两首诗的共同点。
第五首“黄阁”、第六首“黄扉”,都是代指宰相。
汉代宰相办公的地方,大门是黄色的。
“有书空买菜”,“空有买菜书”的倒装句法。
“买菜书”,代指朝廷起用某人的聘书。
上一篇附录曾经指出,“崇祯皇帝最后时刻,曾有起用钱牧斋的计划。
但是事态变化太快,来不及实施。牧斋作为残棋之闲子,终于成为弃子”。
【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同学、好友严光(子陵),是一个高人。
刘秀当了皇帝,请严光出来当官,严光不愿意,隐居在富春江畔。
司徒侯霸,也是严光的老友,派使者通知严光,表达刘秀的意思。
使者请严光写封信,好回去交差。
严光说,我手不能写字(书)。
于是使者笔录、严光口述。
使者又嫌严光口述的内容太少,希望加一点。
严光说,你以为是在买菜吗?可以随便加一点的?】
“黄阁有书空买菜”,和第六首之“黄扉无命陆终沉”,都是指钱牧斋拜相梦破。
1641(崇祯十四年)3月,在钱、柳举行正式婚礼前三个月,牧斋得到了自己的政敌、宜兴人周延儒再次成为宰相的消息。
牧斋《三月廿四日,过钓台有感》(是日闻阳羡再召)诗云:“老夫自有渔湾在,不用先生买菜书”。
钓台,就是严光(子陵)隐居时钓鱼的地方。
阳羡,代指宜兴人周延儒。
第五首诗题中“乙未旧历元旦”,即公历1955年春节。
“绛云楼”,牧斋为柳如是所修筑的藏书楼。
藏书之富、甲于东南。
1643(崇祯十六年)筑成,1650(顺治七年)失火焚毁。
“吹箫”,春秋时秦穆公的女儿和仙人萧史之间的传说故事,代表男女之间的美好爱情。
“哀乐东山”,东晋宰相谢安的话,“中年以来,伤于哀乐”。
“东山养望”,谢安在“东山再起”之前,隐居培养名望。
这里,“哀乐东山养望高”复合了多重含义。
“玄都无地可栽桃”,使用了中唐刘禹锡(梦得)有关长安玄都观种桃道士的两首诗的典故,表示世局变幻莫测,当事人随波逐流。
(刘禹锡这两首诗的详细内容以及前因后果,可以参阅“网易”《北窗三友》第8篇)。核心内容简录如下:
公元805年,刘禹锡参与变法、失败被贬。
815年,被召至长安,梦得赋诗“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又被外放。828年回到长安,梦得赋诗“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如花眷属惭双鬓,似水兴亡送六朝”,形式上,是套用孔尚任(山东曲阜人)《牡丹亭》“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有寅恪公1964年诗“早年熟读兰成赋,晚岁高歌曲阜词”可以证明。
兰成赋,即庾信之《哀江南赋》。
内容上,钱、柳年龄相差36岁,牧斋《冬日泛舟有赠》诗云:“每临青镜憎红粉,莫为朱颜叹白头”,面对“如花眷属”,应该有“惭双鬓”的感慨。
又牧斋《后观棋绝句六首》(其三)诗云:“白头灯影凉宵里,一局残棋见六朝”。
第五首诗题中,还有“读《初学集》‘(崇祯)甲申元日’诗有:‘衰残敢负苍生望,重理东山旧管弦’之句”,很重要,应该重视。
前文第二首诗注释时,曾经说过,“钱牧斋在明朝时候的诗文著作,汇编为《初学集》”。
《初学集》的截稿时间是1643(崇祯十六年)。
1644年《初学集》印刷前夕,北京情况变化很快。
牧斋临时加了一首《甲申元日》(附)诗。
这首诗是不是真的在甲申年大年初一那天(元日)写的?
很不一定,很可能也是“故作狡狯”。
又记崇祯十七年,千官万国共朝天。
偷儿假息潢池里,倖子魂销槃水前。
天策纷纷忧帝醉,台阶两两见星联。
衰残敢负苍生望,自理东山旧管弦。
此诗“天策纷纷忧帝醉”后,牧斋自注云:贼入长安。
即农民起义军进入北京。
诗中可以注意的情绪是,牧斋的政敌周延儒,此时已死,牧斋有“舍我其谁”的气概(“衰残敢负苍生望”)。
根据牧斋掌握的消息,上一年,即1643(崇祯十六年),崇祯皇帝曾经问到“钱某博通今古、学贯天人。咨嗟询问者再”。大臣根据圣意,起草了任用文件呈上,最终崇祯没有签发。
但是信息传到常熟,钱牧斋还是激动的,写了一首诗作为纪念,题目是《嘉禾司寇,再承召对;下询幽仄,恭传天语。流闻吴中,恭赋今体十四韵,以识荣感》。
《甲申元日》诗不详注,以免文字篇幅过大。
(重理、自理,可能是流传过程中出现的差异)
寅恪公第六首诗的其他注释,详见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