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谷满仓,首先培壮秧”。随着“三夏”大忙时节的即将到来,我市机插秧育秧工作将全面启动。记者了解到,今年全市水稻计划种植13万亩左右,机插秧占比在70%。
5月10日,记者来到了位于巴城镇的江苏(昆山)现代农业(稻麦)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只见在工厂化育秧车间里,工人师傅们正在有条不紊的开展机插秧育秧播种工作。装土、浇水、播种、盖土……在输送带上,一张张空秧盘有序进行着播种流程,实现了装土自动化、叠盘自动化,大大节省了人工,提高了工作效率。
基地负责人冯建告诉记者,传统的播种流水线每小时只能播600盘,通过改进后的工厂化育秧设备可以提高至每小时播1000盘,而且自动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用工节省了一半,之前需要10人,现在5个人操作起来也是游刃有余。播好种的秧盘,经叠盘机码盘后,整齐划一地叠放在室内暗化,48小时后种芽顶出盖籽土进入立针期,即可移到室外绿化,再经过15天左右的生长便可机插到大田。
当前我市水稻机插育秧方式上大致分为有3种:
第一种方式是传统秧田水育秧,占比65%。
第二种方式是硬地育秧,即在平地上配套喷淋装置进行秧盘育秧,硬地育秧的秧苗水分管理较为科学,育出的秧苗更加粗壮,移栽到大田更容易活棵。与此同时,硬地育秧管理起来较为方便,将该项技术通常被人戏称为“穿皮鞋育秧技术”。目前,全市11个区镇基本都建有烘干中心,可以将晒场充分利用起来,硬地育秧推广应用前景也较为广泛。
第三种方式是更为智能化的工厂化育秧,智能化恒温恒湿装置、水肥一体喷淋装置既能保证环境的恒温恒湿,也能保证秧苗对水分的需求,增加必要的养分,更易培育出标准化壮秧,也是我市当前水稻育秧的重点推广方式。
“秧好半熟稻”,培育适龄壮秧是水稻优质高产的基础。5月以来,全市各区镇机插秧育秧工作都已陆续开展,预计本月20日前后将进入播种高峰,月底播种工作基本结束。市农技推广部门表示,农技人员已将编制的“机插水稻育秧及秧田管理明白纸”下发至种植户手中,确保不误农时,全力做好水稻育秧指导工作,保障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全面确保夺取疫情防控和粮食生产“双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