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9日《姑苏晚报》A04版
因7年前的一次结缘,宝岛女书法家情定古城——
在苏州,她找到了“水墨江南”
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苏州,凭借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世人眼中一个具有无比吸引力的存在。2015年,中国台湾的知名女书法家杨玉如因着一段奇妙的缘分,初次踏足苏州后一直对苏州、对江南文化念念不忘。去年,她决定在苏州扎根。而就在今年疫情期间,她在苏州的居所中,磨炼书艺,一大批带有江南味道、吴门“水意”的新作品“喷薄”而出,得到了苏州同道的频频点赞。
杨玉如在“香洲楼”潜心研究书法。记者 凌欣炜摄
从台湾到苏州
奔赴一场雅集
“欢迎来到‘香洲楼’!这里是我在苏州生活的地方。”初见杨玉如,是在三香路上的一幢公寓楼里。“这里与万年桥一街之隔,距离百花洲公园不到1公里,所以我们取名为‘香洲楼’。”杨玉如指了指自己手书的“香洲楼”牌匾,热情地介绍着。
别看外面是普通公寓楼,走进香洲楼却别有洞天——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张宽大的写字台,台前的整面墙上挂满了杨玉如近期的书法作品,其余墙壁上排布着苏州书画家周思梅的画作。屋内还有钢琴、琵琶、鼓、古筝等乐器,透着浓浓的文艺气息。杨玉如告诉记者,在苏州生活的这段时间里,她的老友亲朋常常会做客香洲楼,围绕昆曲、评弹、琴艺、诗词、书画等艺术形式畅谈交流,共赴一场雅集。
杨玉如1958年出生于台中,她自幼在父母的启蒙下练习书法和钢琴,还曾拜宝岛著名书法家薛平南为师,勤研书法。在恩师的指导下,杨玉如的书艺精进,篆隶草行楷挥洒自如,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她的书法作品频频在各类展出中亮相,还曾在巴拿马、韩国举办个人作品展,在巴西和上海举办双人联展,并担任了台湾女书法家学会秘书长。
就在去年7月,已经年过六旬的杨玉如做出了一个决定——来苏州定居。
杨玉如在苏州的生活。受访者提供
江南水乡文化
最是让她倾心
一个地地道道的台湾人,缘何选择定居苏州?这要从2015年说起。
2015年10月,洛阳白马寺举办了一场“海峡两岸写经展”,杨玉如与其他十三位台湾女书法家一同前去参展。展会上,她与苏州的周思梅偶然相识,二人一见如故。同年12月,在周思梅的邀约下,她第一次来到苏州,感受独一无二的江南水乡文化。
杨玉如的书法作品。受访者提供
在周思梅的带领下,杨玉如穿行于苏州的大街小巷,探访精美的古典园林,打卡各类富有特色的博物馆,品尝传统的苏式美食……而最让她惊喜的是,这里是吴门画派的发源地,“明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都生长、生活在这里。“来到苏州后,周老师带我去参观了当时正在苏州博物馆举办的‘吴门四家’系列学术展览,这是我们书画爱好者不容错过的盛宴,也是吸引我来苏州的最大因素之一。”杨玉如告诉记者,这座江南古城带给她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渗透着浓郁的人文气息,让她能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启迪心灵。
“我太喜欢苏州了,每次来都想待得久一点、更久一点。”杨玉如说,她曾跟随丈夫辗转墨西哥、科威特、荷兰等多个国家,但没有哪一处地方像苏州一样,让她如此流连忘返。在2015年至2019年底,杨玉如从台湾飞来苏州多达十次,直到2020年突发新冠疫情,她才不得已减少了来苏州的频次。
杨玉如在苏州的生活。受访者提供
苏式慢生活里
藏着她的欢喜
其实,江南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种文化精神。它蕴蓄着灵秀婉约的诗意美学,包含着兼容并蓄的多元精神诉求。在杨玉如看来,作为江南水乡代表的苏州,其文化开放、包容的特质,为文人营造了安静、舒适、多元的艺术创作环境,这正是她所向往的。
早晨五六点起床,下楼到一百多米外的农贸市场买菜,回家吃完早餐运动一会,开始伏案练字,累了就弹会钢琴自我放松,下午依旧如此……如今,杨玉如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苏式慢生活,去山塘街、园林、博物馆等也已经轻车熟路。
杨玉如的书法作品。受访者提供
“每天写字弹琴是我最快乐的时光,书法需要不断地练习和思考,我希望准备得更好一些,再去结识更多的书法爱好者,学习苏州的文化,挖掘更多的人文,赋予我的书法作品新的生命。”闲暇之余,杨玉如会到环古城河边散步,在万年桥上远眺,江南风景让她沉醉,江南文化让她沉迷。来苏州已将近一年,而她和苏州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杨玉如透露,最近她还在编织一个梦想——与周思梅在日本京都联合办一场“如梅有约”的跨国展览。“我们希望去弘扬、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国外的民众爱上中华文化,了解江南文化。”她说,这将是她们“书画姐妹团”的第一场跨国展览,未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她们的展览还将去到更多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