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苏宁)6月22日,江苏省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将结束3年援助生涯,陆续返回。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在平均海拔3600米的日光之城拉萨,援藏干部们用最硬核的表现交上三年“答卷”:江苏26名援藏干部人才获得全国、西藏自治区和江苏省脱贫攻坚、五一劳动奖章等表彰。日前,现代快报记者奔赴拉萨采访,感受这里各个领域都深深镌刻的“江苏印记”。
一张蓝图绘到底,万事从来贵有恒。伴随着江苏省第九批援藏干部回苏的,是江苏省第十批援藏干部走进了西藏这片催人奋进的热土。记者了解到,“十四五”期间,江苏省共安排援藏项目132个,对口支援拉萨资金21.89亿元,其中80%以上资金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80%以上资金用于基层项目。
镌刻的“江苏印记”
江苏和拉萨虽远隔万水千山,但亲如一家。对口支援28年来,一批批江苏援藏干部人才扎根雪域高原,在拉萨大地镌刻了“江苏大道”“南京实验小学”“苏州新村”“镇江公园”“泰州路”等一大批“江苏印记”,彰显着苏藏情谊。
据了解,援藏资金中80%以上都用来保障和改善民生。南京市对口支援的拉萨市墨竹工卡县,这里沟壑纵横、河流众多。在不少村落的溪流之上,都架起了样式、颜色统一的小桥,这些溪桥已经成为当地农牧民放牧、通行的必经之路。
“以前的小桥很低,过不了车,而且上游发水的话,桥就被淹没了,非常危险。有了这些溪桥,我们开车进出村子,或者赶牛都很方便了!”墨竹工卡县工卡镇工卡村4组组长平措说。
△溪桥
南京第九批对口支援墨竹工卡县工作组成员、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经信局副局长宋立斌告诉记者:“2019年6月底我们进藏之后,通过调研发现,虽然外面公路通了,但村组进出的最后一公里交通仍很薄弱。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我们就考虑三年之内为墨竹工卡县建设100座以上的这种溪桥。”目标拟定后,工作组便跑出民生援藏加速度。2020年25座,2021年40座,2022年再建35座……三年兴建的100座便民溪桥将覆盖全县8个乡镇40个行政村,惠及农牧民群众1.46万户、5.6万人。
在实施溪桥工程基础上,2021年,南京第九批对口支援墨竹工卡县工作组还开展了“格桑花开·民生微实事100+”计划,其中包括幸福驿站、便民小浴室、青稞磨面坊、点亮乡村路、暖阳微公益等8类104个项目,真正把实事办到百姓心坎上。
留下来的经验
“江苏援藏工作组来了以后,不仅是造桥、修路,江苏人更加注重的是产业。产业是会下蛋的母鸡,能带动就业,还能富了百姓的口袋。当我们离开的时候产业还在。”拉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江苏援藏前方指挥部党委副书记、副总指挥潘文卿这样说道。虽身为江苏省第十批援藏干部,但他提前了九个月来到这里开展工作。这种压茬式安排不仅便于对前期工作情况的交接,也可以提升下一步的工作效率。
聚焦“拉萨所需”,发挥“江苏所能”,在这片土地上,你会看到一批江苏优质企业带着上亿元资金扎根雪域高原。拉萨市年均日照时间长达3000小时以上,紫外线强烈,太阳镜需求充沛,他们就引进了达孜丹阳眼镜城项目。高原缺氧,他们就培育了西藏鱼跃等龙头企业……据了解,过去三年,江苏援藏向62个项目拨付苏拉资金3895万元,奖励8家“绿色发展试点企业”160万元等。深化强链补链招商,招引71个产业项目落地,到位资金38.45亿元。达孜工业园区、曲水才纳园区、墨竹“格桑花开产业园区”……在江苏援建下,8个功能园区在雪域腾飞。
△达孜工业园区
而近年来,江苏援藏干部带来的不仅是在招商引资方面的成效,还拓展到企业服务、机制改革的江苏经验。在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耕耘20多年的援藏干部,拉萨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陈志海就将江苏经验带了过来。为打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拉萨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于2021年开工建设,同年8月开始投入运行。“以前办事都分散在不同部门,企业办事需要在管委会多个部门协调,带来诸多不便。但目前,我们整合了7个部门,分别安排了窗口,总计72项业务入驻大厅,其中,25项为审批类业务、47项为便民服务类业务。对项目审批、国土规划、安全生产等业务手续实行全程免费代办,为企业带来诸多利好。”
带不走的队伍
援藏人,是雪域腾飞的助跑者。江苏援藏,派出的是最优秀的人才。拉萨市一中生物老师、来自泰州洋思中学的王小娟早已评上高级教师。“父母那一辈开始不理解,我来西藏能有什么‘好处’呢?”王小娟说,“好处”就是来了两个月不到,整个人就瘦了30斤。“对于援藏,洋思中学的理念就是,把最具影响力的老师送出去,真正达到援藏的目的。”王小娟说。在拉萨市一中,总共有20名援藏教师与37名本地教师结成师徒对子,传理念、帮业务,使这些本地教师快速成长为拉萨一中的业务骨干。王小娟和本地青年教师蒋彪结对,在“江苏师傅”的指导下,蒋彪的教学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两人还多次获得当地“两融杯”的奖项。
△王小娟在上课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江苏省第九批援藏干部进藏以来,安排江苏智力援藏资金4559万元,开展121个项目,重点培训教育卫生、信息化、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等方面紧缺人才,协调实施公安、法院、税务、园区等短期援藏项目。输血与造血并重,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本地高素养人才队伍。
援藏并不是单向的给予。很多援藏干部说,从藏族兄弟身上,他们更为深刻地体悟到了“老西藏精神”,尤其是特别能奉献的态度也让他们深受感动。
水乳交融的文化交流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西藏首部原创音乐剧《天·梦》即将开演,该剧由江苏省演艺集团歌剧舞剧院、江苏援藏前方指挥部和拉萨市委宣传部合力打造,以出身建档立卡户家庭的藏族姑娘卓玛成长故事为主要创作线索,以西藏社会风情与百姓生活变迁为背景,结合江苏援藏的真实事迹,展现了几代中华儿女在共同建设幸福美丽新西藏的过程中追梦、圆梦的动人故事。作为“十四五”江苏援藏项目,江苏西藏两地文艺家共同创作,通过这部剧,有望建立起江苏西藏两地文化艺术传媒界交往交流交融的新平台和新机制。
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近年来,江苏援藏先后投入大量援藏资金,用于文化交流项目。江苏援藏前方指挥部组织拍摄《发现拉萨》纪录片,出版国家地理《大拉萨》专辑,建立拉萨民族歌舞数据库,开通南京至拉萨直航,筹备创作反映民族团结主题的歌舞剧,开展两地青少年手拉手夏令营,动员援藏干部人才和受援地群众结成对子,让民族团结之花盛开在两地人民的心中。
江苏省对口支援西藏拉萨市前方指挥部总指挥、党委书记陈静表示,江苏援藏干部将锚定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坚决扛起援藏的重任,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境界更高,共同来谱写好这个新时代的苏藏山海情,让江苏的援藏工作继续走在全国援藏工作的前列。
(编辑 苏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