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十年”元白次韵5(三月至八月)
元微之再次离开了长安。
白乐天除了和卢秘书(卢拱)、元八侍御(元宗简)一起共同回忆元九元微之,还要和其他(元白共同)的朋友唱和,然后把诗篇寄到通州,让微之仿佛生活在长安的朋友们中间。
第一个朋友是王起。
王起,字举之,中唐名臣,后来位至将、相,年长白居易12岁、年长元微之19岁。
当时有“当代仲尼”之美称。
“太子左赞善大夫”白居易,经过“殿中侍御史”王起家在长安的园林别墅,吃了一个闭门羹,有感而发,写了一首《题王侍御池亭》。
这首《题王侍御池亭》,在白居易诗文集中,排在了《重到城七绝句》之前,不排除有在当年3月底之前所作的可能。
白居易《题王侍御池亭》:
朱门深锁春池满,岸落蔷薇水浸莎。
毕竟林塘谁是主,主人来少客来多。
笔者注:莎,此处读suō,水边的草本植物,别名又叫做莎草、香附之类的。
元微之《和乐天题王家亭子》:
风吹笋箨飘红砌,雨打桐花尽绿莎。
都大资人无暇日,泛池全少买池多。
笔者注:箨,tuò:竹笋外层一片一片的壳。
砌:台阶。
绿莎:青草地。
都大:唐人俗语,“原本”的意思。
资人:皇帝的随从,即“殿中侍御史”王起。
元白此组唱和,完全是一样的“酸葡萄”心理:主人不常住的园林,置办了,也等于没有置办。
【王起和白居易的友情,还将持续30多年(鄙著《北窗三友》第29、126、129、148篇,都有王起出场)。
如果王起的经历不够“戏剧化”,可以搜索一下关于他的哥哥王播“饭后钟”的故事,一定感慨“古今一也”。】
第二个朋友是杨巨源。
严格地说,杨巨源是元微之的朋友,虽然年长微之20岁左右。
因为是微之的朋友,所以白居易也觉得很亲近。
白居易《赠杨秘书巨源》(杨尝有赠卢洺州诗云:“三刀梦益州,一箭取辽城”,由是知名):
早闻一箭取辽城,相识虽新有故情。
清句三朝谁是敌,白须四海半为兄。
贫家薙草时时入,瘦马寻花处处行。
不用更教诗过好,折君官职是声名。
笔者注:白居易的意思是,你杨老兄出道早、诗名大;但是,官职很小,所以还是很穷困。
可能正是因为你诗名太盛,所以影响了你的仕途。
薙,tì:用刀割去。
元微之《和乐天赠杨秘书》:
旧与杨郎在帝城,搜天斡地觅诗情。
曾因并句甘称小,不为论年便唤兄。
刮骨直穿由苦斗,梦肠翻出暂闲行。
因君投赠还相和,老去那能竞底名。
笔者注:杨巨源是中唐名相裴度的同年进士。
机缘凑巧,元微之十几岁时,就结识了蒲州人杨巨源,后来还跟着杨巨源游览蒲州,因而有了蒲州普救寺“莺莺传”的故事。
【下文“编年稿29”,微之给乐天的信中,有一句:“不数年,与诗人杨巨源友善”,可以证明。】
搜天斡地:把天地翻过来。
斡:旋转;今人常用“斡旋”一词。
在中唐“群星闪耀”的诗人的天空中,杨巨源,凭借两首诗,也占有一席之地。这里白居易赞扬杨巨源的《城东早春》: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杨巨源第二首名诗,传世的只留下了两句:“三刀梦益州,一箭取辽城”。
【王濬是西晋大将,曾两度出任益州刺史,后来大造舟舰,训练水师,最后攻下吴都建康(今江苏南京),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首联为:“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说的就是这个王濬。
《晋书·王濬传》里记载:“(王)濬夜梦悬三刀于卧屋梁上,须臾又益一刀,濬惊觉,意甚恶之。主簿李毅再拜贺曰:‘三刀为州字(古“州”字写作“刕”),又益一刀,明府其临益州乎’……果迁濬为益州刺史”。
意译:王濬在任益州刺史之前,曾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三把刀悬在卧室的房梁上,没一会儿,上面又多了一把刀。他被惊醒后,心中闷闷不乐,十分讨厌梦中的情景。主簿李毅听说这件事情后,便对王濬表示祝贺说道:“三把刀就是一个‘州’(刕)字,又增加一刀,增加为‘益’,您大概是要做益州刺史了吧”?果然,没过多久,原益州刺史皇甫晏被贼寇所杀,王濬便升为益州刺史了。
后来,“三刀”便成为刺史的代称,“三刀梦”也就成了高升的梦兆了。李德裕《题剑门》:“想是三刀梦,森然在目前”;李商隐《街西池馆》:“太守三刀梦,将军一箭歌”。】
辽城,一作聊城(根据《史记》鲁仲连的故事。“一箭取辽城”: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意思)。
【《北窗三友》第34篇之附录,略记元微之与杨巨源的友谊。】
第三个朋友,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元、白曾经共同“战斗”过的地方。所谓“物是人非”。
白居易《重过秘书旧房因题长句》(时为赞善大夫):
阁前下马思徘徊,第二房门手自开。
昔为白面书郎去,今作苍须赞善来。
吏人不识多新补,松竹相亲是旧栽。
应有题墙名姓在,试将衫袖拂尘埃。
元微之《和乐天过秘阁书省旧厅》:
闻君西省重徘徊,秘阁书房次第开。
壁记欲题三漏合,吏人惊问十年来。
经排蠹简怜初校,芸长陈根识旧栽。
司马见诗心最苦,满身蚊蚋哭烟埃。
笔者注:
蚊蚋,wén ruì:吸食植物汁液的蚊子叫蚊;吸食人血的蚊子叫蚋。
白居易的这首诗,和五年前(元和五年)的中秋节,所作的《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可参编年稿8),高度相似。
相同的是,白居易还是京官,元微之还是贬官。
不同的是,五年前白居易是翰林学士,五年后是太子左赞善大夫。
五年前微之被贬在江陵(江陵士曹),五年后微之被贬在通州(通州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