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17年,元和十二年。
【这一年,中唐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平定作乱的藩镇,有了胜利的结果:十月,淮西(汝南、蔡州)吴元济被诛。
当时,建立不朽功勋的,是裴度、李愬等人。
后来,在纸面上留下不朽功勋的,是写了《平淮西碑》的韩愈(不久韩碑又被作废、磨掉)。
通州司马元微之,和江州司马白居易,都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白居易《刘十九同宿》诗云:“红旗破贼非吾事,黄纸除书无我名”。除书,即“委任状、任命书”)
元微之这次在兴元治病,一下子住到元和十二年九月,才又回到通州(根据卞谱)。
当年(元和五年至元和九年)和元微之同为“江陵士曹”的李景俭,因为是“唐州、邓州行军司马”,沾了“平定淮西”的光,升任“忠州刺史”(兼见编年稿23)。
秋冬之际、上任途中,李景俭到通州看望了一下微之。
微之有诗云:“共君前后俱从事,羞见功名与别人”。
(“俱从事”,微之元和九年底担任过“唐州从事”,和李景俭的“唐州、邓州行军司马”相似)
江州司马白居易,因为闲得无聊,开始规划在庐山(江州辖区),在东林寺、西林寺之间,建设自己的“小产权房”别墅,即“庐山草堂”。】
本年年初、年尾,白居易各有一首诗,是微之一年后次韵追和的。
一、
白居易《忆微之》:
与君何日出屯蒙,鱼恋江湖鸟厌笼。
笔者注:屯蒙,《易经》中“屯”卦和“蒙”卦的并称,表示蹇滞、困顿的含义。
分手各抛沧海畔,折腰俱老绿衫中。
笔者注:绿衫即青衫。
三年隔阔音尘断,两地飘零气味同。
又被新年劝相忆,柳条黄软欲春风。
元微之《酬乐天春寄微之》:
鹦心明黠雀幽蒙,何事相将尽入笼。
笔者注:明黠,聪明而狡黠。
幽蒙,幽暗、暗昧。
微之戏说,乐天如鹦鹉一样聪明,自己如麻雀一样愚蠢,现在不管聪明愚蠢,一起都被关在笼子里了。
君避海鲸惊浪里,我随巴蟒瘴烟中。
千山塞路音书绝,两地知春历日同。
一树梅花数升酒,醉寻江岸哭东风。
二、
白居易《梦微之》(十二年八月二十日夜):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回梦见君。
元微之《酬乐天频梦微之》: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
附录1:
元和十二年,元微之的“学术论文”
本年,兴元养病期间,微之“昨梁州见进士刘猛、李余,各赋古乐府诗数十首,其中一二十章,咸有新意,余因选而和之”。
并且写了一篇《乐府古题序》,堪称“学术论文”,也算不让光阴虚度:
【《诗》讫于周,《离骚》讫于楚。
是后,诗之流为二十四名:
赋、颂、铭、赞、文、诔、
箴、诗、行、咏、吟、题、
怨、叹、章、篇、操、引、
谣、讴、歌、曲、词、调,
皆诗人六义之余,而作者之旨。
由“操”而下八名,皆起于郊祭、军宾、吉凶、苦乐之际。
在音声者,因声以度词,审调以节唱。
句度短长之数,声韵平上之差,莫不由之准度。
而又别其在琴瑟者为操、引;
采民氓者为讴、谣;
备曲度者,总得谓之歌、曲、词、调,
斯皆由乐以定词,非选词以配乐也。
由“诗”而下九名,皆属事而作,虽题号不同,而悉谓之为诗可也。后之审乐者,往往采取其词,度为歌曲,盖选词以配乐,非由乐以定词也。
而纂撰者,由“诗”而下十七名,尽编为乐录。
乐府等题,除铙吹、横吹、郊祀、清商等词在乐志者,
其余木兰、仲卿、四愁、七哀之辈,
亦未必尽播于管弦,明矣。
后之文人,达乐者少,不复如是配别;
但遇兴纪题,往往兼以句读短长,为歌诗之异。
刘补阙云,乐府,肇于汉魏。
按仲尼学文王操,伯牙作流波、水仙等操,齐牧犊作雉朝飞,卫女作思归引,则不于汉魏而后始,亦以明矣。
况自风雅,至于乐流,莫非讽兴当时之事,以贻后代之人。
沿袭古题,唱和重复,于文或有短长,于义咸为赘剩,尚不如寓意古题,刺美见事,犹有诗人引古以讽之义焉。
曹、刘、沈、鲍之徒,时得如此,亦复稀少。
近代唯诗人杜甫悲陈陶、哀江头、兵车、丽人等,凡所歌行,率皆即事名篇,无复倚傍。
予少时与友人乐天、李公垂辈,谓是为当,遂不复拟赋古题。
昨梁州见进士刘猛、李余,各赋古乐府诗数十首,其中一二十章,咸有新意,予因选而和之。
其有虽用古题,全无古义者,若出门行不言离别、将进酒特书列女之类是也。
其或颇同古义、全创新词者,则田家止述军输、捉捕词先蝼蚁之类是也。
刘、李二子方将极意于斯文,因为粗明古今歌诗同异之旨焉。】
笔者注:八年前(元和四年),微之还有一篇小序,是为李绅“新题乐府”而作,其中说,“世理则词直,世忌则词隐”。可参考。
附录2:
元和十二年,元白其他“非次韵”唱和诗
不是次韵诗,但较有“趣味”,附录在此。
白居易可能在庐山为自己的别墅而忙碌。
晚上,给微之写了一封信。
信都写好了,意犹未尽,又写了六句。
白居易《山中与元九书,因题书后》:
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
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晚灯前。
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
元微之《酬乐天书后三韵》:
今日庐峰霞绕寺,昔时鸾殿凤回书。
两封相去八年后,一种俱云五夜初。
渐觉此生都是梦,不能将泪滴双鱼。
元微之从兴元回通州,路过阆州开元寺,微之把乐天的诗,书写在了寺壁上。
既是一种传播方法,也是表示对老友的思念。
元微之《阆州开元寺壁题乐天诗》:
忆君无计写君诗,写尽千行说向谁。
题在阆州东寺壁,几时知是见君时。
白居易的报答方式,是把元微之的诗,写在自己家的屏风上。
白乐天《答微之》:
君写我诗盈寺壁,我题君句满屏风。
与君相遇知何处,两叶浮萍大海中。
微之一家人,对于收到白居易来信的反应。
元微之《得乐天书》: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