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监管:“千里眼”紧盯校餐安全
校园食堂里的制作加工过程,已能实现家长打开手机就可观看,并参与监督;进入校园食堂的每份食材,“健康证”“身份证”齐全……登录“苏源e码通”,无论是学校、家长还是社会各界,均可对流入校园食堂的食品进行追根溯源,查清它们的“来龙去脉”,随时参与监督。
由苏州市食品安全相关监管部门运用信息化技术精心打造的“智慧监管”系统,如今已覆盖全市2078所学校数万名师生,确保孩子们吃上的每一口都是“放心饭”。
全省前列
“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91.7%
孩子入学,家长关心的有学习还有饮食。如今在苏州一些学校,家长只需下载一个App或打开微信小程序,在家便可看到学校食堂的食品加工实时画面,包括原材料储存、备餐、烹饪以及清洗消毒等环节。一旦发现问题,可及时向学校及监管部门反映。
让校园食堂“透明化”,正是苏州保障校园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年来,苏州市教育局和苏州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在学校推出“明厨亮灶”“阳光食堂”工程,通过在厨房安装摄像头,全方位展示食品加工过程,接受监管部门和学校实时监督,确保每项操作、每个环节都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至2020年,苏州校园食堂“明厨亮灶”覆盖率达100%。在此基础上,苏州再度推出“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通过互联网将“明厨亮灶”视频信息传递出去,让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都能参与监督,实现校园食品安全共享共治。目前,苏州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已达91.7%,居全省前列。
全程监管
“苏源e码通”追溯食材“来龙去脉”
“互联网+明厨亮灶”加大校园食堂加工过程“透明化”,而登陆“苏源e码通”,还可实现监督前移,对流入校园的食品进行全过程追溯,查清它们的“来龙去脉”。
“苏源e码通”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集成食用农产品“健康证”“身份证”信息,是苏州在全国首创的一套区域性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追溯体系,如今已覆盖苏州大市食用农产品从种养殖基地到校园餐桌的全供应链全环节。
通过“苏源e码通”,监管部门、学校食堂管理人员以及学生家长等可全程追溯进入校园的每份食材,通过共同监督,确保食品从种养殖基地到校园餐桌的全供应链每个环节均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正是通过对食品生产、经营主体以及合格证明文件、快检结果等质量安全信息的追溯,使监管和检测更精准,有助于守好校园食品安全关。
全员参与
“苏食安”上线扩大社会监督面
今年7月9日,在“2022苏州市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上,“苏食安”平台同步上线。“苏食安”是一款由苏州市市场监管局推出的食品安全综合治理微信小程序,通过它,可实现监管部门、生产经营单位和公众三方信息交互,形成食品安全管理和评价体系,并以“一码一卡一图”方式呈现。“一码”,是指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信息码,其中包含人员个人健康、食品安全能力、参加食品安全培训等评价指标信息;“一卡”,指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履责卡,包含人员接受监管部门培训考核和开展内部日常食品安全管理情况;“一图”,指学校食品安全状况图。“一码一卡一图”实现绿、黄、红三色分色管理,“一码一卡”主要用于食堂内部管理,“一图”面向社会,接受各界监督。
“苏食安”平台的上线,“一码一卡一图”监管模式的运用,将更好帮助校园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提高“自治”水平。同时,通过引导家长扫“图”关注,扩大社会监督面,让校园食品安全“共享共治”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