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来,步行5分钟到达工作地点——震泽镇众安桥村柴米多自然教育中心。人少的时候,她会在稻田里摘些野花装点餐桌、书架;客人来了,她也能立马做出一杯拉花咖啡。傍晚时分,吃过工作晚餐后,她又准时到达村内农家乐,打起了零工。这是众安桥村村民徐金妹的工作日常。
资料图
在环长漾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最江南”样板区的发展背景下,徐金妹找到了多姿多彩的晚年生活方式,也拓宽了增收途径。
而在环长漾片区,有越来越多像徐金妹一样的村民,或是通过辛勤双手,或是通过创新思维,在水韵桑田里发掘了一条富民强村路。
兴产业促就业
拓宽村民增收路
研磨咖啡豆、打成咖啡液、打发牛奶、倾斜咖啡杯轻轻倒入奶泡……一通熟练操作后,拿铁上一朵白色玉兰花图案的拉花顺利完成。
在柴米多自然教育中心,徐金妹热情地给记者做起了咖啡。眼前的她看起来50出头,很难想象已经接近古稀之年。
“我心态年轻,什么都愿意学,愿意尝试。”徐金妹喜欢让大家猜她的年龄,也很乐意分享自己的“冻龄”秘方。
在“柴米多”品村咖(吴斌摄)
徐金妹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自从“退休”后,她的收入来源就变得单一了。环长漾片区连片打造以来,众安桥村通过文化、旅游、农业的创新探索,大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不仅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也带来了更多就业机会,让徐金妹足不出村也能“身兼多职”。
因为心态年轻,又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当得知柴米多自然教育中心在招聘咖啡师时,徐金妹通过自学后成功“竞聘上岗”。如今的她,成了柴米多的一张“名片”,也成了远近闻名的“拉花阿姨”。和名气同步上涨的,还有收入。
问起薪酬,徐金妹笑眯眯地伸出五根手指比划了下。看得出来,她对目前的情况很满意。“主要是离家近,又比较自由,有时候家里有点事临时回去一趟也没事,两头都能顾得上。”徐金妹说。
据统计,仅震泽长漾湿地片区的农文旅业态,就让400多名当地村民实现就业或兼职。通过农村产业带动就业,是震泽镇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活、组织振兴的发展成果,也是环长漾连片打造下的发展特色。
浦江源水产园区(资料图)
进入9月,七都镇庙港社区朱长福迎来了自己的“农忙时节”。作为退捕渔民,“洗脚上岸”后的他,又重新做回了老本行——挑螃蟹。他在一家电商销售平台供职,一年打工时间只有四五个月,月薪在1万元左右。
“挑螃蟹是个技术活,只能靠有经验的老师傅一只一只看,没有机器可以替代。”朱长福对自己挑螃蟹的本事很自信,对目前的收入也很满意。在他看来,60岁以上的年纪还能实现万元月薪,已经赶上了曾经的捕捞收入。
如今的环长漾片区,产业发展与富民增收相得益彰。昔日的农民有的成了旅游公司的导游,有的当起了民宿餐馆服务员,有的成了公共设施维修专员,有的成了创业者。跨界发展,站上全新舞台,他们拓宽了增收途径,也成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建设者。
村集体领办合作社
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
借着优越的自然资源禀赋和连片发展的契机,环长漾片区内19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开始陆续打造各自的农文旅业态。
“农村的休闲娱乐项目无非就是吃吃喝喝,同质化太严重了,我要做就做不一样的。”震泽镇齐心村原党委书记魏建良说。
齐心村苏州燃擎赛车乐园(吴斌摄)
2022年11月,位于齐心村的苏州燃擎赛车乐园对外营业,打造了全区首个国家级室外卡丁赛道;今年7月,齐心思乡园游泳馆开馆,成为震泽镇第一家恒温国标游泳馆……齐心村打造高品质乡野生活的美好愿景变成了眼前的实景。
无论是赛车场还是游泳馆,都是高投入、高门槛项目,建设的钱从哪里来?齐心村给出了一个“思路”——村集体合作社。
近年来,齐心村先后成立了粮食生产合作社、劳务合作社、文旅合作社,发动群众入股、利用村内资源、整合村内劳力,努力实现集体经济快发展、社员入股享分红、村民就业强保障。
齐心村游泳馆(吴斌摄)
对于入股合作社,村民一开始都有顾虑,担心收益低,更担心会亏本。“我们首先发动村干部入股,虽然涉及金钱会很敏感,但是这时候大家不带头,那就更没百姓参与了。”齐心村党委书记朱建芳说,本村60—70岁的村民,如果不想投入资金,可选择加入劳务合作社,相当于以劳动力入股。
出于对新老书记的信任,村民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陆陆续续参与了进来,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一支力量。
齐心村观光小火车(资料图)
“我主要给村里开观光小火车,平常挺闲的,周末比较忙,但跟打工比起来,还是轻松很多。”齐心村村民朱火官告诉记者,在劳务合作社一个月收入4000元,“性价比”非常高。
今年初,齐心村召开2022年三个合作社年终分红大会。现场,159名社员共领取了近50万元的现金分红,最多的社员分红超过4万元。
“我出资5万元,才一年多时间就领到了5000元的分红,比存银行利息高多了。”村民陈慧芳开心地说。
环长漾连片打造以来,各个村大力发展合作社,在村集体引领下,一个个促进就业、富民增收的典型案例接踵而至,由点及面的乡村振兴未来可期。
“富口袋”“富脑袋”齐头并进
打造环长漾片区发展“共识”
共同富裕,“富口袋”更要“富脑袋”。
“草根工业的根深深扎在泥土之中”“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力量在老百姓中间”……走在七都镇开弦弓村的巷子里,随处可见费孝通先生思想的精华,浓重的历史和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开弦弓村江村Club(资料图)
近年来,紧抓环长漾连片发展的契机,开弦弓村依托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传统村落两块国字招牌,围绕“一心、一廊、三村、四园”规划布局,以环境引人、文化育人,积极推进村志、影像志家谱、口述史等文化创新工程,打造了以江村文化为主题的“活态博物馆”,探索一条具有研学文化特色的江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在基础设施上,我们在2010年就建造了江村文化园,并于2018年进行了扩建改造。近年来,又建了江村文化弄堂和文化礼堂。接下来,还要打造一条江村百年发展的乡村画廊,建设江村研学基地项目,让江村文化传播有更好的载体。”开弦弓村工作人员叶天介绍。
开弦弓村江村文化礼堂(吴斌摄)
如今,“江村文化礼堂”成了村民常去的地方,在这里,昆曲木偶时不时会上演。作为江苏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木偶已经有近200年的历史。虽然中间一度萧条甚至退出历史舞台,但最终又回到了大众的视野中,成了村民最期待的“保留节目”。
同时,“江村文化礼堂”也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全民阅读点,这里开设过“同心讲堂”“巾帼讲堂”等文化系列课堂,让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极大程度的满足。
近年来,在环长漾新时代鱼米之乡“最江南”样板区,实现精神上的富裕,成了片区内的发展“共识”。震泽镇积极打造各类文化阵地,串联起谢家路的文化脉络,不断赋予江南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生机;七都镇以费老学术思想为指导,以延续传统文脉为己任,围绕“研学旅行、美美江村”,探索出一条具有研学文化特色的江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平望镇以文化遗产保护为抓手,让江南水乡文化更好地融入当下、繁荣创新,更好滋养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沃土……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现在,走进环长漾片区
观察这个更大范围的“江村”
人们也许能读懂“富民增收”
读懂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