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
商务部公布了
2023年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评价前30强
和实际使用外资、进出口总额
两个单项前10强名单
我市有5家进入全国前30
较上年度增加1家
占全省的5/9、全国的1/6
取得了国家级经开区综评开展以来的
最好成绩
国家级经开区综合排名前30名
国家级经开区
实际使用外资排名前10名名单
国家级经开区
进出口总额排名前10名名单
在实际使用外资单项排名中,苏州工业园区、昆山经开区进入全国前10位,分别位列全国第3、第7。在进出口总额单项排名中,苏州工业园区、昆山经开区和浒墅关经开区进入全国前10,分别位列第1、第2和第10位。
综合排名具体情况如下:
苏州工业园区位居第1,实现八连冠。
昆山经开区位居第4,提升一个位次。
吴江经开区位居第19,首次进入前20。
吴中经开区位居第28,保持第一方阵。
浒墅关经开区位居第29,首次进入前30。
目前,苏州全市有20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其中国家级开发区14家,包括国家级经开区9家,国家级高新区4家(苏州工业园区既是国家级经开区,也是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保税港区各1家;省级开发区6家,包括省级高新区4家,省级经济开发区和旅游度假区各1家。
近年来,我市相继印发了《推进苏州开发区开放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支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更好发挥示范作用若干举措》,推动全市各开发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高水平开放合作,加快向开放创新型现代产业园区转型。
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印发《苏州市开发区权责清单管理办法》,推动全市各开发区立足自身实际,进一步理顺与行政区权责关系,区政融合发展的合力日益增强。推动各开发区开展市场化招商机制、企业服务机制改革创新,淡马锡中新生命科学园、博世新能源等一批优质项目落地,17家开发区内企业新认定为省级外资总部和功能性机构。发挥自贸联动创新区平台作用,全市开发区复制推广自贸片区改革创新成果129项。
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工业园区与新加坡在产业投资、科技创新、专业服务等领域合作签约项目60余个,大华继显获批全省首个外商独资基金管理公司QDLP试点项目。中德(太仓)产业合作示范区获商务部复函支持,德企数量突破500家。中日(苏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建设持续推进,日产出行、大和房屋等一批日资项目相继落地。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建设持续深化,昆山金改区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等5项创新试点全面推进。中荷(苏州)产业合作创新园正式开园。
创新动能持续增强。推动开发区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截至2022年底,全市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总量1超万家,占全市的85%。推动开发区加强与国内科创资源有效对接,建成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产业创新平台载体,省级以上研发机构总数超2500家。
苏州将持续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提升,加快开放创新发展,进一步提升开发区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全国全省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