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道”事关“大民生”,“小楼道”里彰显“大文明”。狮山横塘街道狮山二社区文翰华苑“芳邻”慈善楼道项目作为苏州高新区首个慈善楼道项目,在苏州高新区慈善总会(基金会)和苏州高新区(虎丘区)狮山街道社区发展基金会的共同资助下,以“慈善文明,守望邻里”为楼道居民自治主题,以慈善元素楼道改造、“芳邻”楼道慈善议事会、“我有好家风”楼道慈善文化等主题为载体,通过动员楼道居民、组建志愿者队伍、开展丰富的楼道主题活动、打造慈善空间等一系列行动,促进邻里交流,互助合作,增强居民参与,培育“向上向善”“家风文明”的楼道慈善文化。
“慈善议事角”激活“芳邻圈”
文翰华苑作为高层住宅,邻里间交流较少,为增强邻里间交流,围绕“向上向善”楼道慈善文化的理念,以“慈善文明,守望邻里”慈善文化为切入点,推动“芳邻”自治模式, 通过各类活动,重点打造慈善楼道文化,成立“芳邻”慈善楼道志愿队,增强居民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为融洽邻里关系,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很多楼道居民自发加入“芳邻”慈善楼道志愿队,担当楼道志愿者。通过“芳邻”慈善楼道志愿队牵线各楼层居民,建立“芳邻”慈善楼道微信群,打造“邻距离”居民沟通自治平台。将慈善文化的树立和营造作为“芳邻”自治的起点,通过“慈善议事角”开展各类居民自治活动,有效激发楼道居民的参与热情,化被动为主动,让小家汇聚成“大家”。
“芳邻”慈善楼道志愿队定期在“慈善议事角”开展居民协商议事会。居民提出发生在生活中的小矛盾和希望改善的小区问题,比如宠物狗没牵绳等邻里之间的小矛盾基本在议事会上就能内部讨论解决。通过居民直接参与的协商议事能更好、更快速地反馈问题、解决问题。
狮山二社区文翰华苑“芳邻”慈善楼道项目从楼道志愿队成立、“芳邻”自治互助交流、“慈善议事角”居民协商议事三个方面,提升“芳邻”楼道自治水平,形成“芳邻圈”,促进“芳邻”间的相知相融。
公益“小市集”汇聚慈善“大能量”
为培育公益慈善氛围,推动“芳邻圈”不断扩大,狮山二社区文翰华苑“芳邻”慈善楼道项目以楼道慈善文化为载体,开展多次爱心公益睦邻集市,搭建起和邻里互助交流和辖区公益便民资源平台,为居民提供多元化服务,将小集市汇成“大公益”,切实增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
爱心公益睦邻市集上设置绿植义卖、二手物品义卖、手工编织义卖等公益义卖摊位等公益义卖摊位,将所得款项用于开展社区公益项目。同时,社区和“芳邻”慈善楼道志愿队积极链接公益便民资源,邀请爱心公益商铺和企业开展口腔检查、眼科检查、磨刀、公益露天电影等多项便民服务,推进辖区商企慈善参与常态化,深度活化社区慈善资源。
凝聚“向善”力量 培育“家风文明”
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让居民家庭体会好家风的精神,潜移默化影响自身行动,狮山二社区文翰华苑“芳邻”慈善楼道项目开展了“我有好家风”剧场活动,让辖区青少年传承优良家风文化,培育居民道德正能量。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家风家训,浓缩着我们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活动在“家风家训暨文明礼仪”主题宣讲中展开,志愿者老师通过真实、生动的例子,从日常生活的点滴说起,如长辈教导晚辈的礼仪知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减轻父母负担等,帮助小朋友们理解“家风家训”贯穿生活的全部。
参加活动的家庭为大家带来了“孔融让梨”、“百里负米”、“卧冰求鲤”、“孟母三迁”等耳熟能详的传统家风礼仪故事表演,展现了中华传统家风美德,“忠诚、崇德、勤奋、友善”等优秀家风深深印在了大家脑海中。“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崇礼家风正、诚信金不换、忠义共担当”,家风如细雨,润物细无声。“我有好家风”剧场活动以传承优良家风为主题,把慈善文化融入家庭、融入社区。
狮山二社区文翰华苑“芳邻”慈善楼道项目通过建立“芳邻圈”,通过“芳邻”楼道志愿队凝聚志愿力量,楼道居民共治合力,打造楼道“慈善空间”;以公益集市为载体,统筹慈善资源融入基层治理,动员辖区公益商企参与慈善,汇聚多方力量参与基层治理,营造“向上向善”、“家风文明”慈善文化的良好氛围,不断刷新居民幸福指数。(孙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