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
苏州接诊了多名因饲养鹦鹉和家禽
而感染了“鹦鹉热”的患者
多名市民数日高烧不退
医生抽丝剥茧揪出“鹦鹉热”
39岁的市民吴女士近一周以来持续高热,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检查后,被初步诊断为病毒感染,在进行了抗病毒、服用退烧药物治疗后,症状依然没有得到缓解,体温还是维持在39°C以上。
于是她来到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治疗,该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陶涛接诊后,仔细查看了她近期的检查资料,并结合她的病史,怀疑她可能患上“鹦鹉热”。经过支气管镜检查,吴女士最终确诊。
原来,她是一名养鸟爱好者,两个月前,她购买了两只鹦鹉在家饲养,经常让鹦鹉在家中飞来飞去,前段时间,一只鹦鹉出现了拉肚子等症状,吴女士一直悉心护理病鹦鹉,为它处理鸟粪、打扫鸟笼,没有做过防护措施。
除了与鹦鹉接触不慎感染之外,鸡、鸭、鹅等家禽,也会造成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前两天,家住相城区的家禽养殖户黄先生也出现了持续高热、乏力等症状,来到市五院就诊后,呼吸科医生为其进行了检查,诊断他也感染了“鹦鹉热”。目前经过治疗,黄先生的体温已经恢复正常,精神也好多了。
鸟类、禽类均会成为传染源
持续高热不退及时就医排查
“‘鹦鹉热’是一种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通过排出衣原体的鸟类及其污染物引起人类感染。”陶涛介绍,除了鹦鹉可以携带鹦鹉热衣原体之外,鸡、鸭、鹅、鸽子等禽类也可能会成为传染源,该病主要在禽类之间传播,偶尔传染给人类,人际间传播十分少见。
患者发病时的症状与呼吸道疾病的症状很相似,会有发热、疲惫无力肌肉酸痛、食欲欠佳等症状。病情严重的可能会出现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甚至并发心肌炎、肺水肿等。
临床上,多数患者对于“鹦鹉热”缺乏正确的认知,加之该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很容易被误诊为感冒、病毒感染等,为此,医生提醒市民,尤其是家禽养殖户、养鸟爱好者,如果持续高热不退,需要排查“鹦鹉热”,在就诊时要主动向医生告知与禽类相关的接触史,以便及时确诊。
苏州呼吸科专家提醒市民
接触鸟类及禽类要做好防护措施,如果持续发热,服药后症状依然没有减轻,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贻误治疗时机。
日常生活中
我们该如何预防“鹦鹉热”呢?
预防“鹦鹉热”这种传染病的最好办法,就是减少鸟禽饲养,不随便收养来历不明的鸟禽;观赏、饲养鸟禽时注意防范,加强个人防护意识;避免直接用手接触活禽,食用家禽时煮熟煮透。
如果发现鸟禽类出现炸毛、嗜睡、不吃东西、拉稀、呼吸急促等可疑症状,需及时将其隔离并尽快送至兽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