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姑苏区双塔街道网师巷社区,屋舍错落、清水绕门、花朵飘香,呈现出“村在景中,人在画中”的美丽景象。近年来,网师巷社区党委聚焦城中村消防安全隐患和短板,研究制定电网改造、消防设施改造、消防通道建设等工程性整改措施,以火灾防控体系建设为抓手,助推各项工作持续走深走实。
据了解,网师巷社区共有6个城中村,1000多户居民,历史悠久却也面临诸多挑战:基础设施陈旧、道路狭窄,加之外来出租户和老年居民众多,电瓶车飞线充电现象频发,老年居民家中易发生火灾,消防安全隐患大。为改善这一状况,社区今年积极行动,以网格化管理深入走访,摸排实情。上下联动,务求实效,对城中村持续整治行动。
网师巷社区党委结合地形、水源分布、现有资源,选定烧香桥西北侧、相王路6-72号、竹辉路99号9幢西侧、周家村34-1号西侧这4个点位设置微型消防站,确保就近处置并全面覆盖。“靠近水源建设微型消防站,万一发生火灾,村民就可以使用机动泵抽取河水灭火,及时打早、打小。”网师巷社区蒋康介绍,城中村出租户密集,道路狭窄,大型消防车进出困难,会耽误最佳的扑救时间,容易导致小火酿成大灾,所以在城中村里设置微型消防站,积极推动火灾防控体系建设,是破解城中村火灾防控难题的关键。
除了建设微型消防站,网师巷社区内还配有一辆四轮消防安全救援车,随时待命以应对紧急情况。这种小型消防车小巧方便,在各种狭窄的道路上都能够快速通行,可以很快到达火灾现场、接近火源,适合各种灭火环境。
网师巷社区为6个城中村37户特殊人群安装独立式烟感报警器,“一对一”入户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增设了100余具干粉灭火器,开展多次消防安全培训讲座和实操演练,提高居民安全意识;增设3处共212个集中充电智能插口,解决电瓶车充电难题;排摸9栋楼房48个单元,清理17处楼道安全隐患;倾听社情民意,化解3起矛盾纠纷。通过这些努力,社区成功将“问题清单”转化为“满意清单”,居民安全感提升,环境明显改善。
同时,组织当地海棠先锋志愿者、网格员、退伍军人、红十字会志愿者加入“吹哨员”队伍,他们不仅参与日常的消防安全巡查,还在消防安全宣传和应急响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了消防部门与社区居民之间的重要桥梁。“‘吹哨员’每天都会在社区巡逻,帮助我们发现并解决了很多容易被忽视的安全隐患。”网师巷社区居民王水福分享道,由于城中村居住着许多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吹哨员”的存在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这些志愿者不仅上门为老人宣传安全知识,还帮助他们及时与当地消防站联系,确保他们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获得必要的帮助。
“我们始终将民生安全视为重中之重。为此,积极推动城中村消防安全的基层治理工作,包括开展联动联勤和自防自救的安全培训活动。”网师巷社区党委书记陆金余表示,这些措施共同构建了一个由消防站、社区以及“吹哨员”队伍组成的有效巡防体系,旨在为居民提供坚固的安全“保护伞”,确保他们的生活安全。
城中村居民消防演练培训
烧香桥西北侧 相王路6-72号
竹辉路99号9幢西侧 周家村34-1号西侧
新增四处消防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