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苏州将在全市开展动迁安置小区环境整治专项提升工作,保护区、姑苏区印发了《姑苏区动迁安置小区环境整治专项提升工作方案》,聚焦消防安全、电梯安全、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物业管理等方面,着力破解动迁安置小区管理突出问题。
涉及面广、“众口难调”一直是安置小区的改造难题。安置小区改造,关系到居民生活幸福感的提升。如何改?改什么?姑苏区畅通民意反映渠道,强化数字赋能,高效务实解决好电梯、消防、管线等群众反映较为突出的问题,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和空间品质。
白洋湾街道共有15个动迁安置小区,占街道内小区总数约79%,占比较高。近期,白洋湾街道藕巷新村住宅渗水修复工程已全部完工。
改在急处 安心过雨季
藕巷新村是2011年建成的拆迁安置老旧小区,随着建设年数增加、基础设施损耗、人口老龄化,公共设施不足、设施陈旧等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藕巷新村虽进行了多次微修复,但由于苏州多雨季,屋顶漏水及墙面渗水等一直困扰着小区居民。
“以前抬头往天花板上看,一滴一滴地渗水,今年终于过了一个安稳的雨季。”此前,居民经由“社情民意联系日”等平台向街道、社区多次进行反馈,经各方沟通后将该项目列入2023年城建计划。去年底项目正式进场施工,目前已全部完工。正值雨季来临之际,街道、社区、物业工作人员同施工单位再次回访,居民纷纷表达了对项目成效的肯定。
改造前
改造后
此外,针对小区居民提出的公共活动空间不足的问题,社区在充分走访调研居民对公共活动的意见基础上,对藕巷新村29幢西侧的小广场进行了改造,经过两个月的改造,小广场焕然一新,绿植环绕,木质廊架翻新,横梁换新并安装了玻璃顶板。
智慧赋能 稳稳的幸福感
“通过数字赋能,小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变得安全、舒适、便利。”在宝祥苑小区居民刘阿姨的手机里,安装有一个“智慧社区”APP,无论是物业管理、报修服务,还是社区活动、缴费等,都可通过手机进行操作。同时,该平台还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可视化功能,居民能够随时随地掌握小区的动态。
宝祥苑小区作为苏州市区范围内体量最大的动迁安置小区,面临着外来人口多、车辆违停情况、高空抛物等安全管理挑战。针对此类情况,白洋湾街道以宝祥苑小区为试点投入建设了数字化社区公共模型平台,以科技化手段提升小区安全管理水平。
“平安慧眼”系统
过去,外来车辆滥入,不仅导致该小区秩序混乱,还对小区内安全带来威胁。如今,依托24小时在线的AI智能摄像头,高空抛物、电瓶车进入电梯等安全隐患可以被及时发现,将安全隐患化解于萌芽状态。今年一季度高空抛物发生量比往年同期下降了93%。
边角农耕 留住一缕乡愁
金筑家园是白洋湾街道典型的动迁安置小区,80%以上的居民都是来自白洋湾新城村、富强村等8个村的耕地农民。在这里,12年前,他们的身份从“耕地农民”变成了“城市居民”。与他们而言,改变的不仅仅是身份称呼,还有伴随已久的生活方式。
为了延续原住地农民的“农耕情怀”,社区通过“以盆换盆”+“送种发苗”的方式,带领居民们种起了盆栽蔬菜。同时,社区利用小区废弃花坛打造了约70平方米的共享景观田,实施“我在金筑有块田”文明实践活动,将农耕文化传习和绿化景观设计相结合,开展一系列农耕传习活动,延续“农耕情怀”。居民们种植的盆栽蔬菜,志愿者还会定期赠送给独居孤寡老人和困难家庭。
有了小区内的“景观田”,再加上小区复绿工作的逐步推进,小区里随处绿意盎然,环境变得越来越宜居,世代农耕生活逐渐转变成美好的城市绿意生活。
筑绿园城市农庄
从“设施优化”到“智慧赋能”,再到“绿意文明”,姑苏区安置小区环境整治专项提升工作从群众需求出发,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和空间品质。接下来,姑苏区将继续深耕动迁安置小区环境提升工作,形成一批具有引领性、示范性的先行做法,持续丰富服务供给,提升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