鼋头渚,这片钟灵毓秀之地,湖光山色间,既有碧波荡漾的太湖美景,又有锦簇花团、亭台楼阁点缀其间。不仅如此,鼋头渚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摩崖石刻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这些大字石刻,不仅见证了鼋头渚的沧桑变迁,更彰显出人与自然、历史与现实的和谐共生。
在本期中,作者曹风增将接着上期“滨湖图迹”的内容,继续带大家走向鼋头渚的摩崖石刻、三山岛和横云公园,一起聆听吴越之地的历史回响。
“横云”摩崖石刻
“横云”摩崖石刻所在的峭崖在鼋头渚靠湖面的充山之麓,飞云阁旁。明代才子祝枝山、文征明等人都曾来此一游。祝枝山发挥诗人的无尽思绪,赋诗《太湖》一首,并于诗中猜想这峭壁与“峨嵋岳岱潜相通”,认为峭壁和鼋头上各有一处山洞是“岩穴会因仙迹幻”。明代状元、无锡人孙继皋也曾在诗中描述此地:“天浮一鼋出,山挟万龙趋。浪急悬厓动,风颠系艇孤。”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无锡县令、书法家廖纶偕友人游鼋头渚时,写下了“包孕吴越”劈窠大字,诗意地点出了太湖的地理位置,陡然提升了这处并不出众的摩崖的自然与人文高度。
如今,廖纶题写的“包孕吴越”和“横云”两组6个大字都镌刻在横云石壁上,既是历史的见证、吴越交融的象征,又是鼋头渚最著名的标志性自然与人文景观,几乎所有去鼋头渚的游客都会在此处留影。而反映此处摩崖石刻的老照片也有很多,目前,作者所收藏的从20世纪20年代到现代的“横云”摩崖石刻老照片,可分为全景(图1-7)、特写(图8-13)和人物留影(图14-19)三大类。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图17
图18
图19
“横云”摩崖石刻岩石靠渚一侧有一个石洞,名“归云”。洞口2米多高,上宽下窄,深约2米,杨瀚西曾在此置造像。1937年,一位叫赵明的游客曾在此洞前留影(图20)。照片背面他用钢笔追述了当时游览的感受:“客岁暮春偕友共游无锡牛(应为“鼋”,无锡话“牛”“鼋”不分)头渚,湖光花影,虽大雨而兴未稍减,遂摄斯影于湖畔,余凝眸太湖碧波荡漾,宠辱皆为之志所憾者,恨我迟来三五日,牡丹花已半飘零!曾几何时,河山易憾,世事沧桑何其之速耶?”而鼋头渚原有3个自然山洞,目前仅存“归云洞(图21)”。
图20
图21
站在“横云”摩崖石刻上方,回看鼋头渚渚头,则是另外一番风景(图22-24)。只见渚旁怪石临岸,树木林立;景色四季不同,春、夏绿色盎然,秋、冬红黄交织;湖水或缓或急,从湖中不断地推向渚旁。1995年,国家邮政局发行的《太湖·鼋渚春涛》邮票画面(图25),就是采用的这段景色,可见其风景之秀美。
图22
图23
图24
图25
除“横云”摩崖石刻外,还有两处石刻值得一看。一处是“明高忠宪公濯足处”,另一处是“风景这边独好”。
“明高忠宪公濯足处”摩崖石刻
“明高忠宪公濯足处(“忠宪”是明崇祯帝赠给高攀龙的谥号)”石刻在“横云”摩崖石刻的前方不远处。鼋头渚渚南侧,另有一处石刻,记述的是:东林党领袖高攀龙隐居在近处蠡湖的水居,经常在这里眺望太湖,还常常脱去鞋袜,赤足走入湖滩浅水,并写下这样的诗句:“马鞍山上振衣,鼋头渚下濯足。一任闲来闲往,笑看世人局促。”后人在峭壁上刻下了“明高忠宪公濯足处(图26-29)”,并在石刻下方将他的诗作也刻于石壁上。可惜的是,“明高忠宪公濯足处”石刻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被凿去。现存的刻字是1980年王季鹤重新书写的(图30)。
图26
图27
图28
图29
图30
“风景这边独好”摩崖石刻
“风景这边独好”摩崖石刻在万浪桥的南侧石崖上。偌大的石崖上刻有“风景这边独好”6个大字,每个字都有1平米见方,繁体隶书(图31-32)。左上角的题头印为“中国共产党万岁”,竖排两排;右下角方印文字是“东风劲吹全球红”,竖排三排。两处印章都是红色字体(图33)。据传,20世纪六七十年代,鼋头渚改名为“东风公园”,就源自于这个摩崖石刻。而石刻字体是谁所书,未见记载,这是一处历史见证的遗迹。
图31
图32
图33
湖上蓬莱三山岛
鼋头渚南面太湖碧波中有4座小小的岛屿,它们分别被称为东鸭、西鸭、大矶和小矶。西鸭很小又藏于三山后面,因而人们习惯上称三山。三山面积只有8712公顷,看上去既像一只浮于湖面上的乌龟,又似一个古时的笔架,因此它又获得乌龟山和笔架山的称谓。
三山似断若连,高低错落,葱茏青翠,秀俊挺拔,犹如翠螺浮于碧波之上,又似盆景置于翡翠盘中。看似孤拔,但与湖边鼋头渚、大箕山、小箕山融为一体,相互烘托、别有风韵。1960年及以前的老照片中,经常出现“三山岛”(图34-37),那时游客还不能登岛游览,只能远远地眺望。
图34
图35
图36
图37
1973年,三山岛开辟为天然游泳场,建造了更衣室、厕所和跳水台等设施,同时还建造了耸翠楼和游船码头,为游客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游览条件。1974年8月,三山岛开放游览,鼋头渚与三山之间以轮渡往返(图38为三山岛开放当天的欢乐场景;图39-40为游客在耸翠楼平台上的留影;图41-42为在耸翠楼上俯瞰西鸭岛和东鸭岛的情景(东鸭岛与其它岛屿并不相连))。后在三山岛上放养猕猴,这里一度成为“猴岛”。1979年五四青年节,一群青年在三山岛的耸翠楼平台上拍摄了一张合影,背景就是三山岛的西鸭岛(图43,岛上建有“点鸥亭”)。
图38
图39
图40
图41
图42
图43
1994年,鼋头渚风景区决定将三山建为一处新的景点,由教授级高级建筑师李正负责设计。他考虑到三山既有秀气又有灵气,如果再增加点“仙”气,将会成为湖上蓬莱。于是,他以太湖仙岛(图44-46为从湖上看太湖仙岛的情景)作为主题思想进行设计。经过两年多的施工构建,三山成为一处受到中外游人青睐,雅俗共赏的景点。
图44
图45
图46
太湖仙岛设计有牌坊、影壁、洞天福地、会仙桥、六合台、月老祠、天都仙府、天街、太乙天坛、凌霄宫、西华殿、大觉湾(图47为大觉湾龙门石窟;图48为大觉湾老子塑像)等众多建筑和仿建石窟造像,置身其间,仿佛进入仙界。
图47
图48
俯瞰横云公园
以往介绍的鼋头渚的建筑、景观等,都是采用平视视角。过去限于条件,从空中俯瞰鼋头渚或者横云公园的老照片非常稀少,而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飞机航拍、无人机俯拍的鼋头渚风光比比皆是。20世纪50年代前期的俯瞰鼋头渚横云公园的老照片,都是站在充山之巅拍摄的(图49-50),近景中的园林建筑、中远景的太湖和群山清晰可辨,为当时的人们全面了解鼋头渚景色提供了新的视角。
图49
图50
著名诗人郭沫若曾赞曰:“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独占太湖最美一角的鼋头渚以极致的东方美学,呈现出千年华夏哲学,不断给世人带来美的享受,是无锡最为靓丽的一张旅游名片。
作者简介
曹风增,出生山东,定居无锡。从军18年。酷爱集邮,喜爱摄影。无锡市集邮协会副会长、《无锡集邮》副主编;无锡市摄影家协会会员、视觉江苏网特约摄影师。数十万字集邮文章和数百幅摄影图片见诸于数十家中央、省、市级报刊。集邮文章收入《1992·中国集邮年鉴》《邮票收藏》《江苏集邮文选》《无锡集邮文选》,出版著作《极限集邮研究》《荣氏梅园旧影》(合著);摄影作品收入多部摄影画册、《江苏年鉴(2017)》等;收藏的无锡园林老照片收入《无锡近代实业家与园林》《滨湖文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