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带来阵阵的夏蝉高鸣。蝉在古代象征着圣洁、纯真和清高,这种常见于我国南方的昆虫,其独特的生命周期和生存方式常常能引发人们的好奇心。近日,彭山社区开展“科普实验活动之竹蝉”,让青少年们在动手实践中了解蝉利用翅膀发声的原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求知欲。
“有一种昆虫,它们在较温暖的地下度过幼年时代,等到成年后,飞上高高的树枝,传来声声清脆悦耳的鸣叫,你们知道是什么昆虫吗?”“是蝉!”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活动伊始,志愿者老师用提问的形式调动起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引出实验主题。
活动过程中,志愿者老师向孩子们介绍了蝉的生物特性和生存环境,引导他们动手制作竹蝉模型。首先,志愿者老师将牛皮纸撕开,粘接在竹筒口的边缘,并将多余的牛皮纸的一边紧紧贴在竹筒上,随后撕开胶纸,顺着竹筒的外缘粘接下去绕至一圈;接着,用一根细细的线从特制的竹筒底部洞口穿插过去,并在竹筒的另一头系上小木棒;下一步,就是竹蝉的装饰了,将白色双面胶撕至翅膀大小,粘接到翅膀上,并黏贴到竹筒安放翅膀的准确位置,再把眼睛安在竹筒上,这样就完成啦;最后,手握木棒,转圈挥动竹蝉,竹筒和牛皮纸摩擦产生共振,竹蝉发出了美妙的“歌声”。
在制作过程中,孩子们不仅了解了蝉的翅膀结构,还通过亲手操作,感受到了蝉利用翅膀发声的原理。当孩子们手摇着自己制作的竹蝉,竹蝉发出的美妙声音,和室外树上的“知了”一起快乐地合奏一曲“仲夏之歌”。
此次科普活动,不仅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孩子对科技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还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下一步,彭山社区将继续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为孩子们的科普启蒙之旅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实践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