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在苏州、无锡境内的水域中,均有名为“三山”的岛屿。无锡的在鼋头渚西南方约2.6千米水程处。该岛自古无人居住,因岛畔湖中盛产白鱼,常有渔民在此捕鱼、泊舟、采樵。新中国成立后,经1956年、1957年、1959年三次荒山造林,提升了该岛生态环境,故站在鼋头渚看三山,宛然一幅惹人注目的巨幅江南青绿山水画卷。1969年,大文豪郭沫若咏其“龟丘水面浮”,而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灵物,为该岛平添了吉祥长寿的灵气。20世纪80年代的早些时候,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昆仑题书“三山映碧”,赞美该岛就像平远山水中的一颗熠熠生辉的绿宝石而充盈着秀气。1993年,经省、市有关部门批准,无锡园林部门就三山建太湖仙岛;1999年,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造访该岛,欣然提笔,亲书“天开画图”,称赞这里是飘逸着仙气的天上人间美景。那么,集灵气、秀气、仙气“三气合一”的太湖仙岛,究竟蕴含着怎样的美的玄机呢?
太湖仙岛鸟瞰
形神天赐 轶闻添彩
如果把仙岛比喻为画,那么三山的原有环境就是承载这美丽图画的纸。我们的故事从这张“纸”讲起。
太湖北半圜伸入无锡的袋形大水湾,有个好听的名字——“梅梁湖”,三山则是湖中的一组小小群岛。但其名为“三山”,却实有四座岛礁。其中主峰名大矶,又名三峰、前山,海拔49.69米,面积7.66公顷。其北为次峰,名小矶,一称后山,海拔25.9米,面积3.14公顷。主峰的东南面,东鸭、西鸭如双凫相向,东鸭海拔9.3米,面积0.5公顷;西鸭海拔8.5米,面积0.43公顷,有湖水冲积的自然堤与大矶相连。因东鸭游离水中,不具备游览条件,所以太湖仙岛范围内的实际面积为11.23公顷。至于具有四座岛礁的群岛,为什么仅称“三山”呢?因为从鼋头渚西视,西鸭迭隐在大矶之中,全岛若“三山”,且从该视角所见群岛的岛形,犹如神龟静伏,若箬笠轻浮,又似笔架参差,所以以形赋名,别称乌龟山、箬帽山、笔架山。关于乌龟山,还有一则有趣的轶闻:据说远古时候,太湖本是陆地,为山阳县所辖。一天洪水泛滥,把县城淹没了。百姓的呼救声惊动了东海龙王,于是龙王急命神龟前去救援。善良的百姓爬上龟背,才幸免于难。从此,这头忠于职守的神龟,就化成了三山岛。
三山不仅具有优美舒展的轮廓线,而且山体无破损,也无深涧巨壑。而在大矶的东北麓与西北麓,有相对平缓的坡地。在西鸭的东端,大矶东南及小矶西南山脚,因风浪长期拍击,岩石成片状或条状裸露,形成可资利用的石景。大矶与小矶之间的东、西两个水湾,大矶与西鸭之间的东南水湾,均为疏朗的芦荡,秋冬季节,芦花飞白,发人遐想。经过多年来持续不懈的造林和抚育,全岛为郁郁葱葱的人工次生林所覆盖,苍松翠竹,枫香染红,尤擅秋色之美。
在建设仙岛之前,三山之上的建筑和设施主要有:
1958年,无锡在城区开挖京杭大运河新航道,惠山大德桥在新航道河床内,为此将其拆迁至三山,用来连接大矶和小矶,在此前后,还在东鸭、西鸭各点缀小亭。而大德桥本身,是一座有民间故事可讲的、始建于元代的石桥。在明代中叶,惠山脚下住着一位心地善良的读书人,他的名字叫邵宝。有一天,大德桥来了一位卖汤团的老人,他的汤团有似扁带方的大小两种,不知什么缘故,包着鲜甜馅心的大汤团每只卖两文钱,什么馅心都没有的实心小汤团却要每只三文钱。于是,大家都争着去买大汤团,而邵宝却只买小的以接济老人。老人看着邵宝吃下小汤团后,呵呵大笑,把剩下的汤团都倒入河中,一群黄鳝游过来抢着把汤团全部吃光。邵宝急着想去阻拦,忽然,老人脚起祥云,冉冉上升。邵宝恍然大悟,汤团似扁带方像“口”字,一小一大不就是“吕”字吗?原来老人就是八仙之一吕洞宾。邵宝被吕洞宾点化后,学业大进,后来考中进士,官至左都御史、礼部尚书,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1973年,在三山开辟天然游泳场,建相关设施,又建耸翠楼、游船码头等。翌年8月,三山对游人开放,鼋头渚和三山之间以轮渡往返。1990年6月19日,在三山放养恒河猕猴65只,后又继续增添。1993—1994年间,包括放养的和自然繁殖的,这里的猕猴总数已达200多只。
三山的原有环境,为辟建仙岛奠定了因地制宜、酌情设景的良好基础。万物皆备于我,妙在存乎一心。1993年初夏,成立了由吴惠良、李正、沙无垢、夏泉生组成的太湖仙岛规划设计专家组,其中李正主持总体布局和建筑设计,沙无垢负责文化策划,仙岛建设拉开了序幕。
意在笔先 返璞归真
仍把仙岛比作画,看看这画是怎样画出来的。
古人作画,强调“意在笔先”,这“意”指意境和意匠。意境,是艺术作品所创造的生活图像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因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这种境界能使意和境、情和景相互交融在一起,以鲜明生动的形象触发人们情感的共鸣或美的联想,从而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水中的盐,无形而有味。意匠则指对意境的构思和作为,语出西晋陆机《文赋》之“意司契而为匠”,其中“契”是图纸,“匠”是工匠。即统领匠心的是意,景则由匠作出,可理解为艺术和技术的结合。而仙岛之“意”在一个“仙”字上,古人说“仙者,迁也”,换句话说,神仙世界其实所折射的是人的心灵和世界万象,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以及对美的希冀和追求。就三山而言,上帝赋予她的灵气、秀气,在太湖浩渺烟波特别是在雨丝蒙蒙中颇有况味,如果能把人们想象中美好的玉宇琼楼、天上宫阙落地生根,掩映错落在绿水青山之中,那么被诗化了的“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便能成为活生生的现实图景。
古人作画,又强调“师法造化”,即尊重自然,把自然当作老师。三山自然景色的特点,体现了她身材娇小且轮廓舒展的优美岛形,在辽阔湖面的映衬下所产生的以虚衬实、虚实相生的独特审美效果和价值,所谓“以小称胜,以孤见长”。在这位“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从自然山体的比例尺度出发,领悟到在此地所建仙山楼阁的体量宜小,但个别地标建筑则应创造仰观的气势,为仙岛提神助胜。而在平面布置上,则以景观组团为主,做到分合得当,聚散有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种因地制宜,随机设景,从自然中来,回到自然中去的做法,恰恰与“返璞归真”的道家文化思想相契合。
古人作画,还强调疏密合度,浓淡相间,并恰当“留白”。所谓“疏能跑马,密不藏针”“浓妆淡抹总相宜”“空白处,皆成妙境”(留出想象空间以产生美感)等。据此并结合三山原有环境所作仙岛的总体构图,小矶为疏朗淡雅的轻点之笔,大矶是景点纷呈、内涵丰富的浓墨重彩之笔,西鸭则是将自然堤铺装为通道而尽可能保护原生态的“留白”。1996年5月30日仙岛一期工程竣工,1997年初夏二期工程竣工,太湖仙岛八大景观组团曰“仙岛八景”。那幅幅天上人间、超凡脱俗的连续画图,便一一展示在纷至沓来的海内外广大游人面前。
云水缥缈 人间仙境
仙岛八景,各擅情趣,究竟如何,且听分解。
一曰蓬莱迎宾:这是以十八尊铸铁镇水辟邪守卫的游船码头,八尊拱辅麒麟,背额“蓬莱幻境”的仙岛牌坊;汉白玉浮雕《玉帝巡天回銮图》影壁,借鉴侗族风雨桥式样于原大德桥桥身上加筑五亭二廊的“会仙桥”;以及寓意在上下、左右、前后广阔空间可以自由遨游的“六合台”等组成的一组交通枢纽。从仙岛牌坊右拐,经《母子猴》石雕,可达“洞天福地”。如果左行过会仙桥至六合台下,于此右拐沿湖走,可达“月老祠”。从该祠拾级而上为“天都仙府”,出仙府的山门右行,或在六合台下循五十四级台阶而上,均可到达“摘星亭”下的六合台,而六合台的左右,分别为“天街”和仙府。
仙岛码头、牌楼和会仙桥组合成景(鼋头渚景区)
二曰洞天福地:在太湖仙岛规划建设期间,正是岛上猕猴十分活跃之时。为此在小矶按《西游记》所描绘的“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场景设计建成该组景色。当时考虑到猴子会惹是生非,故又在该景观之西筑高壁深壕作阻挡。谁知猴子善游泳,依然全岛漫游,啃食竹木,翻墙揭瓦,又常常抢夺游客的食品、相机等。所以最终只得将猴群整体请出仙岛,回归大山故乡,淡出游人视线。
三曰月老牵线:月老祠位于大矶西北麓,面朝太湖。其建筑原是清末无锡名医汪艺香在城里的故居,因旧城改造拆迁至此。月老祠的主厅三明两暗,其中明间布置成喜堂,中堂挂《月下老人》金底画像。堂内悬挂“愿天下有情人终成了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和“百年恩爱双心结,千里姻缘一线牵”两联。两侧暗间分别题额“贵生”和“慈佑”,各供奉“五童戏弥勒”和“净瓶观音”铜像。祠前建“鸳鸯亭”,立巨型铜雕“连心锁”,寓意阴阳和合,地久天长。
四曰天都仙府:在月老祠上方的大矶西北坡,占地1320平方米,主楼三层五重檐歇山顶,高32米,整体则为楼阁聚合箕踞、亭台层层叠起之倚山而筑的殿堂,檐角飞翠,气势不凡。府门以天禄、麒麟拱卫,门墙上浮雕汉代门神神荼和郁垒,门内彩塑唐代门神秦叔宝和尉迟恭。入门为戏台,主楼底层为“文昌殿”,二楼之左右分别为“关帝殿”“妈祖殿”,主殿的两侧为“六十花甲元辰廊”,该廊有门通达悬匾“羑里演易”的文王殿。主楼南北,原分设“药王殿”“财神殿”,2004年9月28日,经有关部门批准,于仙岛设“太湖三山道院”,仙府为其宗教活动场所之一,此后药王殿改为“慈航殿”,“财神殿”的布置亦做调整,原悬挂的匾联也有变化。
五曰天街吉祥:天街西倚大矶,面湖朝东,得“紫气东来”吉祥之兆。街长96米,有40多间铺面,建筑以江南民居的黛瓦粉墙为基调,局部糅合宗教建筑的典雅端丽。街之两端坊门上,分别镌刻“天街”和“天衢”坊额。天街坊门内侧,有“天秤公平”刻石,街中有以彩绘牌楼装饰的酒馆“天香楼”、窗明几净的“羽仙茶楼”和出售文创产品、旅游纪念品的商家等。出天衢坊门,前行至分岔路口,一路经“摩云”关隘,可达“大觉水湾”;另一路右拐,经瀑布,拾级登上“缥缈云海”和“至虚无上”两级平台,可至“凌霄宫阙”,再上为大矶之巅的“太乙天坛”。
六曰太乙天坛:因此处约略位于梅梁湖中间位置,故登高望远,最宜欣赏“四面有山皆入画,八方无水不生情”之景。又因其位于仙岛最高处,不妨喻之为至高无上的天界“三十六天”,所以用“太乙”命名。该天坛上下三层,各以丹墀相通。顶层中央,镇以三足四耳五层三重檐宝葫芦结顶的青铜宝鼎,其中四耳为造型古朴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象征四灵守四方,反映了古人对天象的朴素认识。坛下为高位水库,吻合“太乙生水”之说,引以为瀑布,并作大觉湾的“源头活水”。
七曰凌霄宫阙:该景观组团位于大矶南坡。其中“凌霄宫”为七层九重檐、朱红琉璃顶,包括宝顶在内通高42米的仙岛标志建筑,悬挂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题书的“天开画图”匾。该宫为太湖三山道院的宗教活动场所之一。宫内神像以道教最高尊神三清、四御为题材,尤以高达18米的玉帝彩塑令人叹为观止。宫之内墙,描摹被誉为“东方艺术之冠”的山西芮城永乐宫壁画,其原作出自元代画师之手,共三组。主壁画为摹于二层后殿的《诸圣朝元图》,462位神仙相貌各异,惟妙惟肖。摹于底楼偏殿的《纯阳帝君胜游显化图》,以52幅连环图组成,虽然题材反映吕洞宾道迹,却真切再现了元代的社会生活。而摹于底楼另一偏殿的《王重阳画传》,以35幅连环画描绘了道教之“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不平凡的一生。
鼋头渚景区的凌霄宫
与凌霄宫互为对景、相互呼应的是以王母娘娘为主雕塑的西华殿,悬匾“瑶池金母”。该殿倚山临水,坐南朝北,为通体四层的楼阁建筑,底层与“大觉水湾”仙佛洞的竖洞相通。该殿与凌霄宫一南一北,一高一低,一仰一俯,一阴一阳,配合默契,珠联璧合。主殿之前,两座典雅的歇山顶方亭,拱辅左右,分别命名为“玄圃”“墉城”,均与王母所在的瑶池有关。
八曰大觉水湾:位于大矶东麓沿湖,基址原系岸线内弯的天然水湾,苇丛疏柳,景色清幽。1994年仙岛工程启动后,结合开挖仙佛洞,将挖出的岩石塘屑,于此填湖滩为广坪,筑石堤以围池。其人文景观以“东方三圣”即老子、孔子、释迦牟尼为主要题材,因他们都有大觉悟,“大觉湾”因此而得名,并借以契合“全真开化真君”王重阳的“三教同源”之说。
依水成景的大觉湾(鼋头渚景区)
该景观组团以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为发端,于仙佛洞前建城楼状的“函谷关”为入口。而仙佛洞的洞体,长达百余米,凿有六大岩窟、七小石室,各塑以神像。与西华殿相通的竖洞,则于洞壁镶嵌《八十七神仙卷》汉白玉浮雕,该画卷系徐悲鸿先生当年花重金从国外购回,堪称国之瑰宝。与此相对应,又在大觉湾的上方,参照福建泉州宋代老君岩石像作摹塑,立老子铜像。
在大觉湾的山崖水际,随机布置石窟群。为与“函谷关·仙佛洞”取得文脉上的内在联系,该组石窟以《孔子问礼于老子》人物群雕为先导,其主题为释迦牟尼,以《九龙浴太子》《大卢舍那佛》(原作在洛阳龙门西山南部奉仙寺)和《卧佛》(原作在四川大足石窟)三组群雕,形象地概括了释迦牟尼的诞生、成道和涅槃(圆寂)。儒、道、佛三教的创始人于今荟萃于仙岛一角,使这里成为游人的必到之地。
作者简介
沙无垢,1944年出生,回族,2004年退休前任无锡市园林管理局副总工程师,无锡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等职。工程师职称。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民进无锡市委六届、七届、八届委员,政协无锡市九届、十届委员。退休后曾先后被聘为梁溪河整治、环城古运河整治专家组成员、《无锡文库》编委、无锡市广电集团理事会理事、无锡市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外聘委员兼客座研究员等。主编或与人合著、合编并出版有关园林和无锡文史著作30多部。
文章及配图均来源于《滨湖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