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审核通过,由东港镇黄土塘村志编纂委员会申报的《黄土塘村志》,成功入选“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成为无锡市首部中国名村志。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国农村取得跨越式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鼓励乡村史志修编”。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启动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以打造系列精品村志为目标,全面、客观、系统记述中国名村村落发展变化进程和改革开放成果,反映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传承和抢救乡土历史文化,激发爱国爱乡情怀,留住乡音、乡风、乡思,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历史智慧和现实借鉴。
近年来,锡山区委区政府大力弘扬地方传统文化,主动作为,积极推动修志工作向镇村延伸。《黄土塘村志》编纂工作自2023年启动以来,在无锡市档案史志馆悉心指导下,锡山区档案史志馆会同东港镇、黄土塘村组织专业编纂团队,采取“党委领导、政府主持、档案史志馆组织实施、专业机构承编、社会广泛参与”的修志模式,积极挖掘地方的“名”与“特”,理清志书的条目设置、资料来源、重点特色,兢兢业业打造精品良志。
千年古村历史悠久
黄土塘古称“黄土荡”,地处无锡市锡山区东港镇,与江阴、张家港、常熟三市毗邻,自古就是“锡北重镇”。据史书记载,早在南北朝时期,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黄土塘曾出土南北朝宋孝武帝时的瓷碗,距今已有1500多年。黄土塘古村形成于明初,至晚清、民国时期形成村落的基本格局,是一个仍保留有晚清以来多种建筑形态的自然村落。2023年,黄土塘村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门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
名门望族安家落户
元至正年间,迁居黄土塘的蒋姓氏族,建有较大规模的“蒋厅”。明嘉靖年间,顾山俗称“脱袜周”的伯源公六世孙周钟两个儿子分别落户东、西街,并建有厅堂大院。明崇祯年间,徽商姚廷采为避战乱,带着子、侄在黄土塘安家落户,成为声名卓著的一代商贾。清顺治九年,武进士吴虎臣奉顺治帝钦赐,在黄土塘中街建造“进士第”(吴家大厅),规模空前,气势宏大。清雍正时期,其他姓氏家族纷至沓来,较有影响的有鲍、冯、何、汤、钱姓等。
古代建筑修复保护
黄土塘古建筑较多,除蒋厅、周姓厅堂大院外,汇聚了从元代至现代的4座文物保护单位,包括省级文保单位姚桐斌故居和吴家大厅、黄土塘老街、黄土塘战斗纪念碑等市级文保单位。
黄土塘老街长约500米,为东西走向,街道用黄石条铺设,两侧为传统江南民居,呈现江南水乡特色,是无锡市保留江南农村街镇风貌较完整的一条老街。
吴氏旧宅俗称“吴家大厅”,三间四进,是黄土塘最大的官府住宅,也是无锡乡镇历史老街的重要遗存。2003年,黄土塘老街及吴氏旧宅被评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
姚桐斌故居与吴氏旧宅紧邻,建于1947年,坐落在黄土塘老街东段,占地约500平方米,坐北朝南,三间二进,是典型的民国时期民居。2002年10月被认定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4月入选江苏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2023年10月被命名为第五批无锡市党史教育基地。
崇文兴教底蕴深厚
早在清宣统二年(1910年),姚炳慰就创办了黄土塘小学。1997年9月,东升、下庄、大成、横河和西联小学并入黄土塘小学。1938年9月,黄土塘贤达倡议并创办怀仁中学,并逐步发展壮大,成为苏南名校。1940年始办高中,成为全县第一所完全中学。1956年9月改称锡北中学,改革开放后恢复怀仁中学原名。
黄土塘走出了许多名人,武进士吴虎臣、山水画家蒋友兰、著名眼科医生蒋宝秀、历书奇才蒋宝华、怀仁中学首任名校长陈伯瑜、木偶皮影艺术大师虞哲光、航天专家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姚桐斌,土木专家、教授、博导、国家级百位名师之一的蒋永生等,他们为国家和地方的建设、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红色文脉薪火相传
黄土塘战斗纪念碑位于东港镇黄土塘老街东南。1939年5月,新四军江抗二路司令吴焜率部在黄土塘小成巷与日军相遇,歼灭日军30余名,东进首战告捷。为纪念江抗第一战的光辉战绩,1991年5月,无锡县人民政府在该旧址建立纪念碑。2003年被评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黄土塘村委于2005年异地新建黄土塘战斗纪念碑。每年清明,周边中小学生、党政机关人员和人民群众前往缅怀瞻仰。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姚桐斌出生于黄土塘。1957年,他放弃国外优厚的生活待遇,毅然回国效力,献身国防科研事业,解决了多项重大关键技术,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成功主持新型金属材料的研制工作,为中国火箭及卫星制造提供了材料保证,同时为国家培养了一代火箭材料工艺研究人才。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0年6月,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张爱萍为姚桐斌塑像题词,称他为“我国航天材料工艺奠基者”。“两弹一星”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砥砺奋进。
商号云集繁华若市
在500米长的俗称“棒头街”的黄土塘老街上,曾经云集了一百多家商号店铺,房屋建筑鳞次栉比,商贾小贩摩肩接踵。逢上集市,河浜里货船首尾相接,码头上装卸货物的搬运工忙忙碌碌,街道上人流如潮,夜晚灯火通明,被誉为锡北地区的“米码头”“书码头”。
黄土塘西瓜早在宋朝时期就名闻无锡县内外,在1953年华东地区土特产交流会上一举夺冠。黄土塘西瓜种植技艺2010年被列入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烧卖、小笼馒头、皱纱馄饨、水磨粉汤团以及各种应时糕点十分有名,笼蒸山芋、豆腐花等名小吃也深受乡民喜爱。黄烧饼被列为江苏省名优土特产。
改革开放快速发展
解放前,黄土塘繁华不再。改革开放以后,黄土塘村级企业开始腾飞,迅速发展壮大。目前,黄土塘村域总面积9.18平方公里,有工业企业100多家。黄土塘将历史文化保护与村庄建设发展结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特色产业发展结合,实现了传统村落的有效保护利用,先后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全国创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生态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荣誉。
锡山区将以《黄土塘村志》成功申报中国名村志为契机,按照中国名村志的要求,充分发挥地方志的体裁独特优势,抢救乡土历史,弘扬优秀文化,讲好名村故事,赓续红色血脉,展示乡村风貌,记载发展变迁,为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