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苏州历史,溯苏州文脉。近日,狮山横塘街道新狮社区“蘇”说历史系列课堂为大家介绍了另一位与苏州渊源颇深的历史名人。
“北宋年间,有这样一个求学的穷书生,穷到连顿稀粥都吃不起,于是他决定每天煮一碗粟米粥,冷掉凝固后切成四块,搭配切碎的咸菜,早晚各吃二块,这个如此“断齑画粥”坚持了三年的穷学生,就是被誉为‘北宋第一名臣’的苏州先贤——范仲淹。”志愿者老师用一个典故引出了今天故事的主人公。
说起范仲淹,对于暑期班较小的孩子来说可能还较为陌生,但是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却是老少皆知的壮志名言,而这样为世人敬仰的远大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并非来源于长大为官后的范公。“在范仲淹16岁时,他便立下了一个‘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远大目标。”老师介绍到,无论将来从事哪个职业,都是利于社会、心怀民众的,也暗示着范仲淹的一生志以天下为己任。
然而,范公的政治生涯充满波折,政治生涯跌宕起伏,一生多次遭受贬黜,还参与了景祐党争、西北御边、庆历新政等重大历史事件,但他依旧保持着“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范仲淹对苏州人民做了哪些好事,对苏州又有哪些深远影响呢?”带着问题,老师继续为孩子们介绍,在苏州任知州期间,太湖地区正遭受严重的水患。范仲淹不分昼夜地在灾区实地踏勘,根据水性与地理环境,提出了“修围、浚河、置闸,三者如鼎足,缺一不可”的治水方针,疏导吴凇江,再疏常熟、昆山入江通海的支流。 这一治水策略的实施,使太湖、苏州地区的水患得以显著改善,为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相对于苏州治水的创新,范公对全国及后世影响更大的是在苏州创办新式府学。“当年,范仲淹在苏州城南买了一块地盖房子,得知风水先生说这是块贵地,范氏后人将公卿辈出。范仲淹转念一想这样的风水宝地留给自己后代不如留给天下学子在这里受教成才,于是他捐出宅地建设了规模宏大的府学。不仅亲自授课,还请来名儒传道授业,还提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从此苏州人的读书风气越来越浓,科考也蔚然成风。”老师从一个小故事里让孩子们感受到范仲淹颇具前瞻性的教育理念以及求贤若渴的积极心理。当年范仲淹创立的学校,是全国第一所州府级官办学校,被誉为“东南学宫之首”,时至今日,仍是苏州学子们向往的学习场所——苏州高级中学,无法否认,这正是范仲淹为后人创造的福泽。此外,范仲淹还在晚年用其一生积蓄在苏州设立了“范氏义庄”,用以接济族人,这充分体现了他的家族情结和济世情怀。苏州的多个地点,如苏州火车站南广场、天平山等,都有纪念范仲淹的雕像或活动,显示了他在苏州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这位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和教育家,短短一节课说不完他的传奇事迹,但他一生秉持“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高尚品质和坚定信念,赢得了后世的景仰和赞誉。后续,新狮社区“蘇”说历史系列课堂也将继续在七彩夏日带孩子们一起聆听历史、传承经典、弘扬正气,激发孩子们对苏州历史的兴趣和传统文化的热爱。(马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