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执法部门各查各的,容易出现多头执法、重复检查等问题;现在,通过对重点监管领域的事项集中“打包”,实现了多部门“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今年以来,姑苏区聚焦古城部分行业领域,深入推进“综合查一次”改革,提高行政执法效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综合查一次”
怎么综合?查什么?效果如何?
一起来看看
“一张清单”
实现执法事项“应并尽并”
安全生产是项目建设的“生命线”。以往,姑苏区各相关执法部门每个月都会对建筑工地开展5、6轮的安全检查,自施行“综合查一次“后,大大减轻了企业迎检负担。
为明确在建工地“综合查一次”内容,区司法局联合区住建委对全区建筑工地进行走访摸排,了解5类约10个检查主体对工地的检查事项,涉及“六化”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施工质量、监理评价等方面。区司法局统筹梳理了工地检查事项,明确了“区管在建工地执法检查”的检查事项、设定依据、责任分工等。6月7日至6月20日,区相关部门联合属地街道组成检查队伍,开展在建工地“综合查一次”执法检查,压降检查次数108次。
“区管在建工地执法检查”是姑苏区“综合查一次”首批应用场景之一。聚焦高频监管事项、群众关切事项,姑苏区按照“先易后难、先急后缓”“成熟一批、确定一批”的原则,确定了“综合查一次”首批9个应用场景,合并检查事项35个。这些场景涉及户外广告综合检查、历史文化街区(平江路、山塘街)沿街商家执法检查、建筑垃圾处置执法检查等。
根据“综合查一次”场景清单,姑苏区同步制定了全区“综合查一次”执法检查计划,明确执法的频次和时间,列入计划的事项原则上不在计划外的时间单独开展检查,有效避免了随意查、重复查、突击查。同时,列入“综合查一次”场景清单的事项检查频次最多不超过每个季度1次,最少的事项每年仅开展1次。
“全面体检”
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近期,区市场监管局联合相关单位的执法人员组成联合检查组对亿象城13家无堂食网络外卖店进行首次“综合查一次”执法检查。“以前执法检查说来就来,现在两次检查间隔至少2个月,让我有更多精力经营自己的小生意了。”首批体验“综合查一次”的餐饮商户给出了“好评”。
变“专项查”为“综合查”后,监管力度仍旧“不打折扣”。此次联合检查中,执法人员按照责任分工,仔细观察餐食制作、打包过程,指出部分店铺存在操作间人员未戴好口罩、发套,门口放置杂物等问题,并现场责令4家店铺整改,责令外卖平台下架休业1家店铺。
“综合查一次”是上一次门,办多项事。执法人员在检查中如发现企业存在违法问题时,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进一步进行立案、调查、处置程序,严肃查处相关违法行为,构建“综合查一次”工作闭环。同时,执法人员也会为企业答疑解惑,“手把手”指导企业完善日常经营管理制度、规避法律风险,增强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内生动力。
为避免“人多扰企”,姑苏区积极探索简单事项委托执法,推动检查事项在多个参与联合执法的主体之间进行委托“代查”,从而精简检查队伍。目前,姑苏区对全区11个主要执法部门的400余项行政执法检查权进行了梳理,建立执法检查权可委托事项清单库,探索制定规范化委托流程,确保简单事项委托查“托得住、查得准、管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