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乡的韵味皆藏于星罗棋布的江河湖泊。这里水网纵横、河湖交错,孕育出“无人能不忆江南”的风景,位于苏州城西的通安镇亦是如此。
通安镇境内为太湖水网平原区的一部分,水网稠密,河浜众多,通安镇共有浒光运河、金市港、前溪港、龙塘港、华山港等内河条数24条,全长42.06千米。
水是江南水乡的魂,通安镇主动把脉问诊,坚持“一河一策”。石巷浜河道位于通安镇东北角,西起夏家圩河,东至一区山桥浜,贯穿西唐路、石唐路、中唐路、东唐路,河道全长约2300米,河面平均宽14米,河面面积31500㎡。为了提升石巷浜河道的水质及河岸景观,通安镇邀请专业环保科技公司对石巷浜进行了调研取样,分析了水系、周边、感官、排口、河道水质、水生态、底质、驳岸现状,通过控源截污、底泥改良、推流曝气、水生植物种植等措施,减少外源污染,治理内源污染,重构了河道水生态环境,增强河道自净能力的同时提升了河道水质。
保护水资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幸福河湖建设更需久久为功。通安镇突出重点问题,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多方参与的多维治理格局,高标准严要求抓好整改提升,全面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
为了保护太湖生态环境,日前,通安镇联合太湖渔管办、区农业水务综合执法大队,对太湖沿岸杂船(浮板)进行了综合整治。采取逐村“过堂”的方式,沿太湖岸线由北向南依次进行,从通安镇金墅水源地开始,到与望亭镇交界处,对三无杂船(浮板)进行清理和无害化处置,共计清理浮板17块,“三无”船只3条。
同时,通安镇常态化开展“河湖长制”工作,落实河湖长治。坚持以“水清、岸绿、河畅、景美”为河湖管护目标,长效常态落实镇、村两级河长日常巡河、护河、治河工作,持续巩固河湖整治成效。
民生为上,治水为要。为有效缓解镇区排涝压力,通安镇于2020年底启动了老镇区防洪排涝工程,并于2022年启用。目前,全镇有黄石板河闸站、金墅港南闸站和山桥浜闸站3座闸站,以及北胜桥闸、庙港河闸、田鸡港闸等6座节制闸,总排涝28立方米/秒。对于闸站建成后的防洪排涝的效果,家住新街的居民王老伯感受最深,“因为我家位于老镇区地势最低的地方,家门口就是河,所以以前汛期的时候第一个受到影响的就是我们。但是现在好了,闸站启用以后,我家就再也没有因为汛期困扰过。”
今年,通安镇启动了树山村管网修复提升项目。项目涉及2条道路(树山路、大石山路)和10个农村(南枣浜、孙家浜、沿头巷、戈巷、树山头、大石坞、唐家坞、虎巢里、金芝岭、戈家坞),计划修复污水管网14047米,雨水管网861米,解决村内管网缺陷和村内山水、部分池塘水与污水混排等问题。截至目前,已完成村内管道检测和雨水排水渠人工排查,项目设计工作也已完成。
一条条水清岸绿的河湖,为居民的幸福生活不断加码。(通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