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
很多市民都会选择去
水上乐园或者游池避暑嬉戏
谁料回来后
有人发现身上长出了很多红疙瘩
有人患上了中耳炎……
去了趟水上乐园
脸上、身上出现“小肉粒”
近日,安徽合肥一男子称自己带一双儿女去水上乐园玩,回来后却发现小孩脸上、大腿内侧有不明的脂肪粒,一检查竟是传染性软疣。
医生表示,孩子在玩水过程中,可能接触到了病毒,导致皮肤上出现了软疣,并伴有瘙痒和疼痛。
这是由痘病毒科的传染性软疣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为一个一个“小粒粒”,没什么感觉,有时会发炎变红,典型损害,中央可见到轻微的凹陷,内有白色的小点(脐凹)。
传染性软疣可以通过皮肤对皮肤的直接接触传播,特别是在有划痕或伤口的情况下,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如游泳池、浴室等湿润环境中更容易传播。
儿童、青少年以及免疫力较弱的人群是软疣的高风险群体。研究显示。这种疾病平均需要6~13个月自愈。但有些病人可能需要数年才能自愈。
在等待自愈期间,不要与别人共用寝具、毛巾、沐浴相关物品,不要去公共泳池,避免局部抓挠。
医生提醒,夏季父母会带孩子去游泳池、水上乐园等地方玩水,这种情况下穿得都会比较少,更容易接触到脏的水。建议父母带孩子去水上乐园时,尽量选择环境、水质较好的正规场所。
此外
夏季玩水还要小心中耳炎
近期,苏大附一院
就接诊了多名
因游泳而诱发急性中耳炎的患者
夏日“入水清凉”也有烦恼
近期医院中耳炎患者增多
小李是一名小学生,趁着暑假,他的妈妈想让他学会游泳技能,于是近期频繁带他去家附近的游泳馆。起初,小李的妈妈并未太在意游泳后的耳道清洁工作,游泳时也从未给孩子戴过防水耳塞。直到上周,小李突然感到右耳疼痛难忍,并伴有听力下降的症状。小李的妈妈一下子慌了,立即带孩子前往苏大附一院就诊。医生为患儿仔细检查后,确诊他患上了急性中耳炎。
张阿姨是一位退休教师,平时喜欢和邻居们一起去小区的游泳池游泳。然而,近期的一次游泳后,张阿姨感觉双耳发痒,并伴有轻微耳鸣。起初她以为是耳朵进水了,没擦干净所致,自行清理后症状并未改善,反而愈发严重。张阿姨在女儿的陪同下,来到了苏大附一院寻求帮助。医生诊断张阿姨为外耳炎合并轻微中耳炎。
中耳炎最典型的表现为持续性的耳痛,还可能同时存在其他症状:如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头痛、恶心、呕吐、腹泻等。
医生表示,一般情况下,洗澡、游泳过程中导致的耳朵进水都是外耳道进水,而外耳道和中耳之间有耳膜阻隔,能阻挡异物和细菌进入中耳,不会引发中耳炎。
但是,如果本身存在耳膜穿孔的情况,或者正处于中耳炎急性发作期,那么就不建议去游泳,尤其是水质卫生不达标的游泳馆。
另外是初学游泳的孩子,游泳的技巧还不熟练,容易呛水,而呛水就可能导致细菌通过咽鼓管到达中耳,引发急性中耳炎。
儿童的外耳道较成人较平,容易进水。咽鼓管的构造也与成人不同,两端接近水平位,管径均较为粗大,且比较短,所以鼻咽部的分泌物容易经此流向中耳腔,引起中耳炎。
同时,儿童的免疫力较弱,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而上呼吸道感染也容易通过咽鼓管向中耳蔓延。
对于游泳爱好者而言,在畅享夏日清凉的同时,务必重视耳道的健康防护。苏大附一院药学部副主任程宗琦介绍,首先,市民应做好游泳前后的耳道清洁与干燥工作。
游泳前,建议使用干净的棉签轻轻清洁外耳道,去除可能存在的污垢。
游泳后,及时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干耳朵,确保耳道内部干燥,减少细菌滋生的环境。
其次,市民应该尽量减少在脏水或受污染的水域中长时间游泳,因为这样的环境更容易导致耳道感染。若必须在这些水域游泳,建议使用防水耳塞等防护用品。
再次,市民在游泳后,还应该留意耳道是否存在异常症状。
一旦出现耳道疼痛、瘙痒、流脓、有异味或听力明显下降等异常症状,应暂时停止游泳活动,并尽快前往正规医院接受专业检查与治疗。这些症状往往是耳道感染的信号,市民千万不要大意,以免加剧症状。而对于已经确诊为急性中耳炎的患者,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尽早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