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江阴海事局在长江江阴段试点运行
全国首个“水上红绿灯”
船舶横越管控机制
利用大数据分析与调度技术
致力于实现船舶横越
安全、有序、高效
长江江阴段高峰船流刚过,江面通航状况良好,正是离港入江的好时机。在5号港池,一艘满载着矿石的散货船自港池内驶出,通过港池口的“绿灯”后进入长江,平稳地驶向长江北侧的上行航道。
与陆地上的红绿灯有所不同,设在港池内的“红绿灯”具有更高的灵活性,能根据潮汐、船流等多种因素进行调度。
目前,江阴海事局将每日涨潮后1个小时作为“绿灯窗口期”,引导小型船舶在该时段集中横越;
在非集中横越时段,通过现场巡航等手段严格控制横越小型船舶的密度,减少横越频次;
而在夜间22时至次日5时或大型海轮上下水高峰流时段,则实行“红灯限行”,严格控制小型船舶出港横越。
“考虑到港池旁就是汽渡线,同时这边也是主要的划江通道,相当于‘斑马线’,‘水上红绿灯’在具体实施时更具可操作性。”江阴黄田港海事处申港海巡执法大队大队长李建豪向发布君介绍,目前,该局以5号港池作为试点,计划在综合评估研判后,将“水上红绿灯”船舶横越管控机制推广至其他港池。
长江江阴段拥有沿江最大港池群和苏南最大通江河口,核心港区上半年的货物吞吐量达1.59亿吨,占江阴港货物吞吐总量的89%。海轮靠离、渡船横越的热闹场景每天都在这里上演,日均断面流量超1500艘次,通航压力之大可见一斑。“水上红绿灯”船舶横越管控机制的设立,不仅能在船舶航行安全方面发挥作用,还能提升船舶安全监管和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