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辖区青少年近距离感受非遗技艺的魅力,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8月13日下午,苏州市姑苏区平江街道永林社区党委联合姑苏区人社局、永林社区关工委、妇联在永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精心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掐丝珐琅手工制作活动。
活动当天,永林社区的活动室内热闹非凡,一群充满朝气的青少年们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好奇与热爱,早早地聚集在了这里。社区工作人员们精心布置了场地,摆放好了制作掐丝珐琅所需的工具和材料,营造出了浓厚的艺术氛围。活动伊始,专业的非遗老师首先为大家介绍了掐丝珐琅这一古老技艺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掐丝珐琅,又称“景泰蓝”,是中国著名的特种金属工艺品之一。它起源于元朝,盛行于明清时期,以其精湛的工艺、华丽的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老师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精彩的故事,让孩子们仿佛穿越时空,领略到了这一传统技艺的魅力。在孩子们对掐丝珐琅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老师开始详细讲解制作过程。首先是设计图案,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花鸟、人物、风景等主题。然后,用特制的镊子将柔软的金属丝按照设计好的图案轮廓弯曲、掐制,并粘贴在木板上。这一步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孩子们全神贯注,一丝不苟,仿佛在完成一件无比重要的使命。接下来是填色环节,这也是整个制作过程中最具创意和乐趣的部分。接下来是填色环节,这是赋予作品生命的重要步骤。老师为孩子们展示了如何调配颜料,如何用细小的画笔将颜料均匀地填充到金属丝勾勒出的区域内。“填色的时候要细心,不要让颜料溢出边界。”老师不停地在孩子们中间穿梭,关注着每一个孩子的进展,随时给予帮助。
在制作过程中,孩子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金属丝掐制不整齐、釉料填充不均匀等。但是,他们并没有气馁,而是在老师和社区志愿者的帮助下,不断尝试,努力改进。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两个小时的努力,一件件精美的掐丝珐琅作品终于在孩子们的手中诞生了。在活动的最后,孩子们骄傲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他们不仅收获了亲手制作的精美作品,更重要的是,在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下,他们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体会到了传统工艺背后的匠心与坚持。
永林社区党委书记潘小芸表示:“这次活动的举办,如同一场文化的甘霖,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而老师们的耐心指导,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孩子们探索非遗文化的道路。这次难忘的经历将成为孩子们心中一颗璀璨的种子,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让非遗之花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未来,永林社区还将继续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青少年提供更多学习和交流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