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行“以客户为中心”改革和数据赋能工程要求,全力推进同业客户数据治理工作扎实落地,经行领导同意,在全行组织开展同业客户基础信息数据治理工作。我行的主要做法是:
一、高度重视,压实责任,切实主动推进工作有序开展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强化责任意识,全面夯实同业客户数据基础,有效开展辖内客户排查工作,及时从源头解决客户划型不准确、一户多码、客户档案不全、信息录入不规范等问题,保障有业务客户建档的及时性、已建档客户的唯一性及客户基础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同时,持续加强对同业客户规范化管理的认识,切实提升对同业客户和同业业务合规管理的重视程度,为全行有效发展提供安全稳定的金融渠道保障。
二、认真开展同业客户信息核查,切实推进数据治理
参考问题清单,认真组织辖内分支机构开展全量客户核查和数据治理工作。一是对划型有误的同业客户进行调整,确保辖内同业客户的规范性。开展辖内同业客户排查时,对于应为一般企业但已按同业客户划型的,或应为同业客户但已按企业划型的,依据相关系统管理要求,调整客户划型。同业客户的界定参考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名录,或征求当地人民银行意见后与上级行沟通,谨慎开展调整工作。此外,对于已确认同业客户划型有误但暂时无法调整的,要求该客户管理行建立台账跟进落实。在整改完成前,涉及该客户的数据提取、相关报表报送等,客户经理按实际需要手工干预。二是尽快开展客户基本信息补录,确保有效的同业客户档案准确完备。作为本次治理工作的重点之一,要求各行在开展排查工作时,对于有存量业务、历史业务或我行有切实经营管理需要的同业客户,认真收集整理客户有效证件等必要资料,核实客户基础信息,及时建立档案或补录完善档案,确保客户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于辖内其他非主动创建的同业客户,管理行如确认与客户确实不存在业务往来的,及时销户。三是按需补充客户关联性信息,充分挖掘客户关系属性。鉴于同业客户普遍存在其分支机构同步开展业务并分别建立客户档案的情况,考虑到我行内部评级、授信工作仅针对法人,为满足客户风险管理需要,有效提升集团客户识别、客户综合评价、监管报表报送等工作质效,同业客户为金融机构分支的,进一步补充与其法人的关联性信息。如客户的法人未在我行建立档案的,应协调法人属地所在行主动开展客户营销,尽可能完成法人建档。同时,为进一步丰富客户底层数据,包括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利益关系人信息,根据客户尽职调查情况,做到应建尽建,为客户风险识别和监测、综合评价等工作夯实基础。
三、全力落实“一户多码”治理要求,确保客户信息唯一性
高度重视同业客户 “一户多码”问题,在保障业务连续性的情况下,上下联动,配合开展治理工作。参考问题清单,确认辖内实际存在的同业客户“一户多码”问题,严格依照系统管理要求,及时开展治理工作。短期内无法完成治理的,建立台账跟进落实。在完成治理前,该客户涉及的数据提取、数据应用等情况,客户经理按需要手工干预。
四、加强信息规范意识,提升基础管理水平
逐步树立客户建档的规范性意识,不断提升全辖同业客户的信息管理水平。一是同业客户的开户证件统一采用营业执照, 并使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作为开户证件号码。为杜绝跨区域客户“一户多码”问题的产生,新增同业客户开户要求使用营业执照并采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同时调整存量同业客户的开户证件类型和号码。在调整过程中,如发现代码已被其他客户占用的,主动沟通相关行共同协商解决;如因此产生“一户多码”情况,要求管理行及时开展治理工作。另外,新增同业客户时,先查询确认行内该客户是否已存在,严禁更换客户名称或开户证件进行重复建档。二是以客户需要为导向,确立客户首次创建渠道。开立客户账户需同时开立资金账户的,到柜面一并创建,后续涉及信用风险类业务时,再通过新一代信贷管理系统完成下载,按流程开展客户评级和授信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