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护文脉,古韵润锡城
9月2日
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
《无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年)》(下称《规划》)
顺利通过审查
成为江苏省内首个通过
住建部技术审查的
面向2035年的名城保护规划
新一版保护规划不仅新增了
保护对象、加强了视线廊道控制
更是在3.64平方公里的
无锡历史城区内
提出构建水陆“锡径”遗产展示路径
让更多“最无锡”文化空间
承载浓浓乡愁
“此轮保护规划最显著的特点,是进一步丰富了保护对象,强调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从文保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到工业遗产、农业遗产、古树名木等,做到应保尽保。”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一轮保护规划构建了市域、市区、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古迹五个层次的保护传承体系,首次将保护范围从市区扩展到市域,提出要依托大运河、锡澄运河、伯渎港以及太湖串联起无锡、宜兴、江阴三个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和名村。
“专家在评审时,点赞《规划》对无锡历史文化价值的挖掘和特色提炼,认为在保护好‘至德名邦、运河水城、工商名城、太湖明珠’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工商文化和太湖文化的市域联动保护,厚植文化底蕴。”规划人士说。
历史城区是“最无锡”的地方
是由古运河和环城古运河围合的
“龟背壳”区域
本轮规划提出要更好地保护
“一弓九箭”的历史形态
和沿线历史街巷传统风貌
特别是要更科学地保护好
“龟背壳”与大运河和
锡山、惠山“临水望山”有机交融的
山水城市空间格局
为此
还对历史城区明确了
“观山、看水、显地标”的
视廊控制目标等
拿出更严管控“硬杠杠”
老宅可观可用,文化可触可感。如何将历史城区内散落的文旅资源串珠成链?
《规划》提出要打造好“水陆锡径”文化遗产展示路径:沿古运河和环城河组织滨水开放空间及连续步行空间,构建总长约7.6公里的“锡径”水环,沿前西溪—睦亲坊巷—崇宁路—新生路——南市桥巷—勤学路(学佛路)—学前街—健康路—长大弄—大成巷—苏家弄—小娄巷串联主要文化空间,建设总长约5.8公里的“锡径”陆环,同步保护好沟通水环和陆环的复兴路、向阳路、北仓门路等街巷,独辟“锡”径,做精文旅游线,讲好“无锡故事”。
美好“愿景图”正加快变为“实景图”。
《规划》透露,近期将持续推进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推动清名桥沿河、荣巷等四个历史文化街区和荡口古镇的保护整治更新,改善基础设施,丰富文化体验;将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人居环境提升相结合,大力推动礼社、严家桥和黄土塘的保护与发展;启动南市桥巷等历史风貌区的保护修缮工作等,注重以用促保,让历史文化遗产在活化利用中焕发新生、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