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75年来,勤劳质朴聪慧的陶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改革创新,团结拼搏、砥砺奋进,绘就了一幅幅美丽画卷,谱写了一曲曲奋斗赞歌。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全媒体特别报道——“凌云织经纬——宜兴发展热力坐标扫描”系列报道,全面报道宜兴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显著成就,生动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宜兴这片热土上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激励大家在新时代新征程继续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宜兴力量。
今天推出
“凌云织经纬——宜兴发展热力坐标扫描”
系列报道②
科技惠农 广袤田野焕发新活力
坐标:周铁镇徐渎村
经度:119.980720
纬度:31.398372
眼下,在周铁镇徐渎村的大棚里,一排排整齐的橘树郁郁葱葱,尤其是几年前“住”进来的“红美人”,已挂满了青绿色的果子。设施避雨栽培、设施越冬栽培等先进技术,以及滴灌水肥一体化等生态种植方式,不仅解决了冬季“红美人”畏寒等难题,也提升了橘子的口感。徐渎村党总支书记徐锋说,等到秋季上市,优质果40元/公斤都不愁销。
“带领团队技术人员,在徐渎橘园引导果农树立生态、绿色管理理念;根据当地土壤条件,引进推广‘红美人’柑橘,丰富徐渎蔬果品种,加快了村民增收致富进程......”徐锋细数着年逾八旬的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作为徐渎村乡村振兴总顾问,反哺“第二故乡”所取得的硕果。
赵亚夫在广袤田野辛勤耕耘了大半辈子,他的“土地梦”始于宜兴。从1958年考入宜兴农林学院开始,他就确立了“服务农业、服务农民、服务农村”的理想。1976年,时任镇江农科所农技员的赵亚夫回到宜兴,被分配到洋溪公社徐渎大队蹲点,和农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并尝试种植早小麦—双季稻一年三熟,成为全省水稻亩产量最高的大队。2019年10月,在徐渎村首届蔬果节上,赵亚夫又肩负起徐渎村乡村振兴总顾问的重任,开启了他及句容市戴庄村与徐渎村的合作之旅。几十年来,赵亚夫尽其所能,引导帮助宜兴尤其是渎区农民依托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践行着自己当初“要用自己的知识让农民过上富裕生活”的誓言。
如今的徐渎村,走上了农业现代化道路,这让耄耋之年的赵亚夫倍感欣慰,他说:“让农民生活越来越好,这是我一生的事业。”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徐渎村依托周铁蔬菜产业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特色农业,成功创建成省特色田园乡村、获评省“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该村重点发展的柑橘产业,现已形成800多亩的种植规模,种植农户200余户,其中新引进推广的200余亩“红美人”亩均收益超万元,助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徐锋说,2022年,赵亚夫还在徐渎村设立了亚夫科技服务宜兴工作站,他不仅身体力行,定期带领团队技术人员到田头指导,还经常通过视频连线的形式,为徐渎村乃至周铁镇的发展出谋划策,让生物多样性农业带领农民走出绿色发展的致富之路,力争把徐渎打造成无锡乃至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样板。
【新闻链接】科技赋能“点土成金”
从温饱不足到丰衣足食,从自我保障到社会保障,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到“指尖上的智慧农业”,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兴农”……
70多年来,宜兴农业裂变发展,赵亚夫矢志奋斗的农民富裕安康梦已成现实。种田施肥要配方,病虫危害有预报,作物无土可栽培,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科学技术有力地支撑着宜兴现代农业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我市立足既有农业发展基础优势,以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建设等为契机,努力在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
截至目前,我市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率已达96.5%,北斗定位、无人驾驶等先进农机技术逐步应用于农业生产一线。农业物联网建设成功覆盖大田种植、水产养殖、设施园艺、茶叶生产、乡村旅游等多个领域,农业生产方式朝着可控可调可视的精确化方向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探索了一条新道路。
全市成功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1个、省级农业产业园2个、省特色田园乡村23个,培育无锡市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7家,乡村产业发展更具特色、更为多元。
以水稻为主的优质良种覆盖率达98%,优良食味水稻品种占87%左右,水稻绿色基地面积达7.4万亩。创新施肥技术,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水稻机插秧侧深施肥技术“宜兴模式”,全市设立23家示范基地,除平原、圩区、渎区等,太华、湖㳇等山区镇也实现了示范基地零的突破,该技术全市示范面积达1.49万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代代科技人才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大展身手、激情奋斗,用科学技术攻克农业发展诸多难题,有力推动了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