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苏州史上孕周最小的早产儿
从苏州市立医院成功出院
平安回家
这位胎龄仅162天
便匆匆降临的宝宝
出生时体重仅有550克
在医护人员3个多月的悉心照料下
如今她的体重已经达到2400克
身体各项情况稳定
危急惊险
母婴面临重重挑战
今年初,29岁的季女士怀了二胎,但季女士体质较差,尤其宫颈机能不全,孩子很可能难以保住。由于此时胎儿孕周小、存活率低,医生也建议终止妊娠,于是,他们向市立医院产科医生求助。面对他们强烈的保胎愿望,主任医师陶建英等专家认为,在母体住满23周,是新生儿的“生存极限”,尚有救治存活的可能性。随后,陶建英带领团队为季女士做了宫颈环扎术,尽可能地为孩子争取更多的生长时间,创造更好的救治机会。同时还给予了促进胎儿肺成熟、营养脑神经的药物,给胎儿出生后的救治“打基础”。
等到23周零1天的时候,季女士就出现无法抑制的宫缩、胎膜早破等症状,产科医生果断对其进行引产,在多学科专家密切配合下,“小安宁”于5月19日顺利出生。此时,她皮肤如胶冻,胳膊比成人手指还细,体重550克,仅约1瓶矿泉水。由于全身脏器尚未发育成熟,她甚至无法自主呼吸。
图/5月31日拍摄的早产宝宝
市立医院新生儿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蔡燕介绍,足月婴儿的标准妊娠期是280天,胎龄未满28周的宝宝被称为超早产宝宝。而体重小于1千克的,又称为超低出生体重宝宝,救治难度比早产宝宝更高。“小安宁”比标准时间提前了118天降临,只能在模拟妈妈子宫环境的暖箱里继续完成器官发育,并接连面对呼吸、喂养、感染和神经发育等多道“生命关卡”。
温暖呵护
连闯四道“生命难关”
“孩子的肺还没发育成熟,呼吸虚弱无力,所以第一道就是‘呼吸关’。”“小安宁”一出生,新生儿科主任、主任医师杨祖铭等专家立即接手,给予孩子气管插管、加压给氧等救治,并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以稳定孩子呼吸。
长时间的有创呼吸,可能导致孩子肺部反复感染、视网膜和神经系统病变。科护士长刘永戍组织护士24小时轮流看护,实时监测孩子的体重、呼吸以及营养。刚开始,孩子没有吞咽能力,为了让孩子多补充些营养,医护们把母乳涂在孩子嘴唇上,等孩子习惯后再用针管一点一点给孩子喂奶。
新生儿本就免疫力低,出生后的第97天,“小安宁”还是出现了一次感染症状,被确诊为新生儿败血症。结合病情,医护人员不断调整方案、对症治疗,终于成功化解危机。
“小安宁”全身多器官没发育好,直接影响到她的血压、呼吸、体温、内循环等。“这些问题控制不好,很可能导致她颅内出血,继而导致将来神经受损。”蔡燕说,既要让孩子活下来,更要保证孩子未来的生活质量。为此,从孩子出生第3天起,医疗团队就通过头颅超声等手段,持续重点关注孩子的大脑发育,成功化解多个隐藏风险。
图/8月2日拍摄的早产宝宝
在医疗团队帮助下,“小安宁”接续闯过了一个又一个生命难关。足足住了100天后,她终于“走”出暖箱。又过了10天,她的体重已达2.41千克,是出生体重的4倍多。其他各项指标也基本达到新生儿的出生标准。近日,她终于顺利出院。
“‘小安宁’是目前苏州成功救治胎龄最短的超早产儿,创下生命的奇迹。积累的救治经验,也将为更多早产宝宝赢得生的希望。”蔡燕表示,宝宝出院后,他们仍将继续随访、监测孩子的各项生长发育指标,助力她健康成长。
近年来,苏州持续加强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体系建设,建立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19个、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16个。其中苏州市立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3家为省级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充分发挥了公立医院在保障母婴安全中的兜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