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流,奔腾不息。
坐拥80.4公里长江岸线的张家港,依靠母亲河,从一块小小的沙地成为了全国百强县(市)前三甲。
张家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坚决扛起沿江生态环境保护主力军责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千秋奔流 · 生动长江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划过长江江面,绵延12公里的张家港湾与“生态明珠”双山岛比邻相望,描绘“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张家港湾是长江入海前最后一个超过90度的弯道,也是江海交汇的第一道湾。
从老沙码头至段山港的12公里江岸上,茂密的芦苇几乎遮蔽了江堤,滩涂湿地构建出一派宁谧美好的自然风光。
在港湾西侧,双山岛的滨江浅滩有一处“秘境”——大伯墩生态湿地,这里没有工厂、没有民居,只有寂静的芦苇荡和成片的树林。
看似宁静的外表下,却是另一派生动的场景——各种各样的鸟儿在河流、芦苇湿地、池塘、树林里觅食、栖息,自由生长。
港湾下游的通洲沙则是长江口区域洲岛型国际重要湿地。
通洲沙江心岛包括四个沙体岛屿,面积约15000亩,岛上植被多呈原生性、自然生长状态,是长江中下游河段罕有的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小的原生态沙洲群岛。2012年起,张家港就对通洲沙江心岛进行生态修复并开展保护。
褐翅燕鸥
勺嘴鹬
现在的通洲沙江心岛生态环境优美,鱼类、鸟类资源丰富,岛体周围,“微笑天使”江豚频繁出没,珍稀鸟类乐于在此栖息觅食。
其中,勺嘴鹬、白尾海雕、白腰燕鸥、褐翅燕鸥等动物首次在苏州被观测到。
碧水蓝天 · 来之不易
许多年前,张家港湾的拦门沙,仅仅1.53公里的岸线上,曾经密布着8处建材码头和7万平方米堆场。
2019年,“张家港湾”生态提升工程启动,将9公里生产岸线调整为生态岸线,开展百年江堤提升、水产养殖清理、生产岸线腾退、生态环境修复、交通道路优化“五大工程”,先后拆除20余家低效码头企业、10万平方米违章建筑,修复30公顷芦苇滩涂湿地,实现从“工业锈带”到“生态秀带”的精彩蝶变。
长江之畔,一颗颗“生态绿珠”迅速崛起——
双山岛堤外滩涂生态修复工程,完成了450亩绿化造林项目,将4平方公里的滩涂、湿地完整地还给了生活在长江里的鱼群和水鸟;
大新镇新海坝生态湿地公园连接起最美江村和最美江堤;
历经十年生态修复的香山升级为“绿富美”……
此外,张家港以张家港湾、黄泗浦生态公园等重点工程为依托,通过实施“堤坡覆绿、还滩于江、植树造林”三大工程,集中力量将12公里的长江岸线打造成具有大江风貌的滨江亲水景观,新增造林绿化600亩,让长江沿岸的“绿飘带”从“虚线”变“实线”。
江水东流、碧波荡漾;芦苇摇曳、白鹭低飞。
万里长江生生不息、永续发展,“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壮美景象代代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