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
点燃了市民旅客的出游热情
《山水间的家》热播后
来严家桥老街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
“老街风”重新掀起热潮
如果你正好偏爱充满烟火气的老街巷
不妨趁着美好的秋日时光
在偌大的锡山走街串巷
蜿蜒曲折的老街巷,藏身于城市的闹市或安静的角落,就像扎根在锡山的嶙峋根脉,静静诉说着那些美丽过往,沉淀着关于这里的“独家记忆”。
在锡山,总有一处街巷,让人一见如初,仿佛记忆从未远去。锡山的大街小巷,半街烟火气,半街文脉香。
随处可见的楹联、明清时期的古宅院、民国时期的老街道、水中倒映的石驳岸和码头、市河两岸的水巷人家……历经700多年的岁月沧桑,严家桥从未大拆大建,小心保留着从前的模样。
这里有这“最宜三地一村四码头”的佳话,曾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无锡著名的米码头、布码头、书码头和医药码头,是锡剧的发源地,也是唐氏家族的发祥地。
细数满是履痕的青色石板,倾听老屋发出的喃喃低语。这条容颜未变的老街串起了旧时记忆与现代生活,历经繁华光鲜与世俗烟火,严家桥依然在这盛世中悄然延续着过往时光的淳朴厚重。
你听,百米长廊曲韵悠扬,小剧场里锡韵袅袅。推开一扇朱漆的大门,缓缓跨过门槛,“太湖一枝梅”惊艳绽放,吴侬软语吟唱着的锡剧艺术,勾勒出一幅雅俗共赏的人文江南水墨画。
时光温婉、恍然如梦。来严家桥走一走,这些斜阳老树、古井戏台、祖母的念叨……或许会在某年某时某刻,温暖经年以后沧桑的时光。
东亭老街 是几代锡山人生活的无言记录者,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深深镌刻着过去的痕迹,是一个处处可以惹起乡愁的地方。
阿桂馄饨是这条街最亮眼的小吃招牌,也是无锡草根美食的传奇。皮薄、肉厚、味鲜美,一口馄饨一口汤,唇齿之间,历久弥香。人们只要到了这里,总是要绕进来解个馋。
店里原木色的桌椅,处处都透露着“老气”的感觉,除了装修老之外,阿桂至今还保持着传统的“叫堂”点单方式,点完之后阿姨再给你一个小牌子,上馄饨的时候再收走。虽然没有外面大店的便捷,但处处都体现着老店的温暖。
老街两旁还有许多耳熟能详的老店,青青糕团、阿妹汤团馄饨、玖先生烤鸭、鸡子大饼……处处弥漫着牵肠挂肚的香味,那些深藏在记忆里的味道,随时俘获“老东亭”的胃与心。
如今,在老街的尽头,“蓝湾1917文旅街区”凭借得天独厚的老东街遗迹,重塑了一条全新的“东亭老街”,老式建筑蕴藏着醇厚的唐风宋韵,重塑文化内核、重现水乡繁华。
进,是人流汇集、万商汇聚的繁盛街区;退,成了市井家常、温暖平凡的烟火人间。
踏在老街的石板路面,响起的是历史与时代交相辉映的足音。
你还记得记忆里最美的“金甘露”吗?以前每天清晨去上学的路上,会看到南北杂货铺里一块块咸肉挂在店堂;稻香村糕团店里五颜六色的点心散发出诱人的香味……
回家路上,总期待着什么时候能去甘露影剧院看一场热闹的电影。这里的一切记忆都是有声有色的,带着香气阵阵,泛上心头。
老街虽老,却是温暖又熟悉,充满烟火气、充满饭菜香,珍藏着记忆里那些传统的老味道。
热气腾腾的阿二面馆是老饕客嘴里的“隐藏菜单”,开在甘露老街街口,来来往往觅食的多是本土资深食客,他家的大肠和小肠面都配备红白双色浇头,随食客的喜欢挑选,鲜香酥软又有弹牙感。鱼头面专门挑选了小草鱼的头油炸,再放到酱汁里浸泡,一口下去,口感丰富、鲜美满足。
出了面馆,拐进老街,一路经过月溪书院、北寺弄、北市桥,时不时地还会看到聚在一起的老人,他们或晒着太阳,或手择青菜,或话着家常,饱足的是腹,安稳的是心。
黄土塘老街长约500米,为东西走向,街道用黄石条铺设,两侧为传统江南民居,呈现江南水乡特色,是无锡市保留江南农村街镇风貌较完整的一条老街。
在这条俗称“棒头街”的老街上,曾经云集了一百多家商号店铺,房屋建筑鳞次栉比,商贾小贩摩肩接踵。逢上集市,河浜里货船首尾相接,码头上装卸货物的搬运工忙忙碌碌,街道上人流如潮,夜晚灯火通明。
如今,百年过去,黄土塘老街已褪去了繁华。白墙黑瓦、石板路、旧海报、布招牌、纸灯笼……极具“民国风”的建筑与装饰,成了远近闻名的“出片胜地”。
快节奏的城市,慢节奏的步伐
无须费力的特种兵
每一步都是靠近自己的惊喜
出发吧
来锡山一起走街串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