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的非遗戏曲体验课中,通剧、京剧、皮影戏老师轮番上阵;楼下的“非遗小游园”中,蹴鞠、投壶、蒙眼敲锣,孩子们玩的不亦乐乎,还有中行工作人员倾情讲授的消保反诈二合一“金融知识大礼包”,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金融教育宣传月”乡村行《2024微光计划》之“村头有戏”第三站在南通市通州区石港镇石港小学火热进开演!
从童子戏到通剧,从乡野到戏台
“万宝秋成祝满仓,村村赛鼓觋巫忙。”清代乡土文化研究著述《海陵竹枝词》中,曾用这样一句诗描绘古时童子戏演出的时的情景,颇为生动。
童子戏,原名“僮子戏”,是一种流传于江苏南通通州一带的江苏民间祈福活动演剧形式。原始的童子戏与南通地域方言、文化、风俗、民情交融,把一些故事、七字调加入唱词中,发展为一种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戏曲形式。
1957年,南通成立了第一家童子戏剧团,并冠以“通剧”之名。至此,孕育了千年历史的童子戏正式成为江苏众多地方戏中的一员。2008年,童子戏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秉持着振兴乡村文化和金融宣教的初心,江苏中行“金融教育宣传月”乡村行《2024微光计划》之“村头有戏”第三站南通的“微光”就是通剧,这一南通“顶流”的非遗戏曲形式!
“我们通剧用的是南通本地方言,唱的是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俚曲小调,演的是通俗易懂的民间故事。”活动当天,南通市通剧团国家二级演员何婷婷老师和青年小生演员顾义,给石港小学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堂精彩纷呈的通剧表演课。
穿水袖戏服、举兰花掌、学演“开门”走台身法……96个孩子在两位通剧老师的带领下,亲身体验了通剧非遗戏曲艺术的无穷妙趣,无论是“花旦”的灵巧,还是“小生”的儒雅,孩子们学的用心,乐的开心。
三戏同台唱,金融为民谱新章
为积极响应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开展的2024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活动,作为扎根江苏的国有大行,江苏中行步履不停,倾情策划“初心为人民”金融消保专题宣教。
江苏中行继续通过乡音戏腔,向南通地区人民传递金融知识。活动当天,南通中行的工作人员给石港小学的孩子们送上了消保、反诈知识二合一的“金融知识大礼包”。
金融,这个词听起来神秘,实际上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对孩子们来说,从父母给的零花钱,到生活中吃穿住行方方面面,金融无处不在。当天的金融知识小课堂上,工作人员通过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案例向孩子们普及了反诈与消保金融知识。
“送游戏皮肤、领红包话术别轻信,一旦被骗一定要及时向警察叔叔报警。”一节金融知识课不仅能让孩子们从小学会管理自己的“小金库”,也能为他们未来独立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石港戏曲协会会长韩森华老师趁热打铁,给孩子们展示了京剧伴奏常用乐器:京胡和月琴,带孩子们走进京剧小课堂。
紧随其后的是省级非遗传承人乐平顺老师带来的皮影戏体验课。五花八门的皮影一进门孩子们便坐不住了,一个个摩拳擦掌等着体验乐老师带来的新“玩具”。老皮影一到手,孩子们便欢声笑语的舞动起来,一举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
回归古戏台,下站高淳更精彩!
江苏中行“金融教育宣传月”乡村行《2024微光计划》之“村头有戏”南通场活动的最后一项:一起看戏!
刚在室内学习金融反诈知识、体验三种传统非遗戏曲艺术风采的同学们,和刚刚在室外参与和体验传统非遗小游戏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来到阶梯教室小礼堂,近距离感受戏曲的魅力。
首先开场的是两位京剧老师给大家带来的经典唱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和折子戏《三家店》表演,高亢的戏腔听得同学们连连较好。京剧之后,皮影戏剧目《哪吒闹海》正式开演!
灯光暗下,熟悉的人物剧情和新奇的表演形式碰撞,牵动着孩子们的心,有人两眼放光频频探头张望,有人用稚嫩的声音逐句模仿着人物台词,个个沉浸其中,热闹不已。
南通站舞台是现代设备齐全的校园小礼堂,而《2024微光计划》之“村头有戏”的下一站,要将舞台搬回戏曲艺术的原点——戏台。在悠久“社戏”民间传统的江南地区,古老的戏台、戏楼曾十分常见,如今保留下来却已然不多,而位于南京最南端的高淳有着南京现存最多的古戏台。
下一站木偶戏返场、皮影戏依旧!江苏中行“金融教育宣传月”乡村行《2024微光计划》之“村头有戏”第四站与您相约南京高淳!我们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