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风光美,精华在吴中。吴中区拥有五分之四的太湖峰峦、五分之三的太湖水域、五分之二的太湖岸线,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太湖增添更多美丽色彩”殷殷嘱托的核心承载地。可以说,保护太湖是吴中最大的使命担当。
“为太湖增添更多美丽色彩”
吴中区这样做
最严要求深化太湖立体保护
吴中区国家级生态红线区域占国土总面积的70%以上,是全省生态红线区域最大的区(县、市)。为此,吴中区制定并执行了《苏州市吴中区生态红线区域保护监督管理考核暂行办法》等一系列严密的生态空间保护区域管理制度,连续三年省级生态红线考核成绩位列全市第一、全省前列;吴中区坚持最严标准,持之以恒治企清源,关停淘汰低效落后产能;实现太湖围网养殖全面清零,完成太湖沿岸3公里范围内养殖池塘整治改造和太湖水域禁捕退捕工作。水污染防治工作获全国人大执法检查组高度肯定。
吴中区每年把预算内可用财力的10%左右用于太湖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厚植“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绿色水乡本底。与2007年相比,2023年太湖吴中辖区总磷、总氮浓度分别下降51.6%和45.7%,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从59.1改善至48.0,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Ⅲ类,湖体水质达2007年以来最好水平,多处水域形成茂盛的沉水植物“水下森林”。太湖连续16年实现安全度夏,被生态环境部评价为优良湖泊。
以最高标准实施太湖生态修复
近年来,吴中区统筹推进生态修复治理,持续加强环太湖湿地带建设。吴中区湿地保有量166999.12公顷,其中自然湿地149658.21公顷。太湖湖滨湿地公园、三山岛湿地公园获评国家级湿地公园;打造生态安全缓冲带,建成6个湿地生态修复项目,消夏湾生态安全缓冲区项目入选全国水污染防治部际协调小组典型案例和2022年度江苏省“十佳生态环境治理改革创新案例”;推进环太湖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点建设,为全国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作出试点示范。
“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生物多样性是衡量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经调查摸排,吴中区共发现生物物种1196种,仅太湖生态岛就有969种,是苏州市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12种植物属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极危(CR)和濒危(EN)类别,37种植物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12种鸟类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小天鹅、桃花水母、松叶蕨、“鸟中国宝”东方白鹤等珍稀物种陆续回归吴中,美丽太湖焕发勃勃生机。
以最大力度推进太湖生态岛建设
将“高标准建设太湖生态岛”作为吴中区的“一号任务”,坚持发挥生态优势,筑牢高质量发展生态安全屏障。“支持苏州建设太湖生态岛”被写入省“十四五”规划,《苏州市太湖生态岛条例》成为全省首个以立法形式保护太湖岛屿案例。2022—2025年共排定河道治理、湿地建设等9大类21个生态环境类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23.49亿元。
“苏州太湖生态岛农文旅绿色低碳融合发展示范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第二批EOD模式试点;西山生态岛试验区成为“江苏省生态岛试验区建设规划”重要节点之一;全省首个森林生态系统碳通量监测塔、生态救助保险、综合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示范基地均落地太湖生态岛;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现场会也在太湖生态岛顺利召开。
2023年
吴中区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
连续两年位列
全国市辖区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首位
荣获苏州市首个
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基地称号
全国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第七位
“绿金双高”发展特征充分彰显
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并进
下一步,吴中区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肩负起太湖保护的政治责任,把太湖治理这一“国之大者”时刻放在心上、扛在肩头、干在实处。以舍我其谁的政治担当守护好太湖母亲湖,更富底气唱响新时代的“太湖美”之歌,奋力书写“天堂之美在于太湖美”的非凡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