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上世纪50年代,清华大学喊出了这句口号,主要是鼓励清华学子多参加体育运动,强健体魄、为国效力。
在这之后的70多年间,这句口号成为清华大学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学子。
11月3日7点30分
由无锡市滨湖区主办的
2024环蠡湖半程马拉松
鸣枪起跑
来自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的
2万多名跑者齐聚美丽湖湾
在深秋的蠡湖之畔绘制了一幅
“人在景中人亦景”的“动”人画卷
自2016年首次举办以来,蠡湖半马已经一跃成为全球众多跑者竞相追逐的“顶流”。火爆程度,从今年39.5%的中签率可见一斑。
当天的跑者中,有自由参赛的,也有组团参加的。
在科技人才跑团中,有一支由清华大学“60后”到“90后”校友组成的30名“清华跑团”引起很多人关注。
跑团领队是清华大学工业开发研究院院长、今年59岁的无锡人金勤献。和很多清华人一样,跑步已经成为金勤献生活的重要部分。“每周3—4次,每次10公里左右”的坚持,让他看上去更年轻,也更精神。
金勤献说,作为无锡人,他一直关注家乡的蠡湖半马,今年6月中旬在报名通道开启时,他就在清华同学群中发了这一消息,一下子得到了冯翰祺、郁群慧、吕红等很多同学的积极响应。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来锡参赛的清华跑团中,很多人和无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既有金勤献、郁群慧这样的无锡人,也有吕红等在锡创新创业的清华代表。
滨湖区拥有108公里的绝美太湖湖岸线,近年来,在滨湖境内密集举办的有无锡马拉松、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环蠡湖半程马拉松赛、环太湖国际帆船拉力赛等数十项系列品牌“环湖”赛事。在“品牌赛事”的带动下,“约跑蠡湖”“约骑太湖”已经成为这片湖湾招商引资、人才引进的重要“IP”。
作为一名科研领域的高级人才,在谈及区域品牌赛事和产业发展时,金勤献说,两者其实是有相通之处的:一项赛事升级为金牌赛事要凭借专业的赛事组织、竞赛细节及完善的赛事服务,而一个地区产业的崛起,前沿的创新技术和完善的产业链缺一不可。
在“优美的生态风光+众多的品牌赛事+雄厚的产业基础”的多方赋能下,作为江苏为数不多拥有丰富创新资源的区域和国内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的重要承载地,滨湖区正加速成为包括清华人才等在内的众多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优选地。
据统计
目前在锡清华校友已超千人
他们推动了很多关键核心技术
从“0”到“1”的突破——
清华校友、滨湖企业爱德旺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曹余庆团队研发的蓄热式热氧化炉设备入库国家科技成果库;
由无锡超算中心(清华团队管理)等单位组成的超算团队斩获素有超算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戈登贝尔奖”;
清华教授、滨湖企业清耳话声创始人宫琴团队研发的“基于音乐疗法的耳鸣检测治疗仪”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
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在滨湖深耕12年,在锡建成了微纳电子与系统芯片、集成电路创新服务平台、能源物联网等37个研究中心,累计孵化引进卓胜微、沐创、源清动力等高新企业120多家;
清华无锡研究院智能产业创新中心今年6月在滨湖成立,面向智慧交通、智能制造、智能医疗等领域,基于人工智能、类脑计算、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技术,通过理论创新与技术瓶颈突破,实现互联、感知、认知和行动……
清华大学是拥有顶尖科研团队和创新人才的最高学府,滨湖区是拥有强大科研和前沿产业的优势区域。清华人有自觉的运动意识,滨湖区有良好的赛事生态。
这种“高度契合”,也成为湖湾与人才之间“双向奔赴”不断向纵深推进合作的生动缩影。
数据显示,目前滨湖人才总量超过18万人,综合竞争力在无锡名列前茅。
最新版《滨湖区人口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滨湖将聚焦区域“543+x”产业需求,紧扣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实现产业结构和人才结构的双向促进、良性循环。
到2025年,滨湖全区人才资源总量将达到20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1.5万人,在关键领域拥有一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实现人口发展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滨湖新实践的奋斗目标相适应。计划到2030年,建成人才强区,在重点领域造就水平一流、自立自强、特色鲜明的人才方阵,对优秀人才吸引力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