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8日,“伊出名门——无锡明代华师伊夫妇墓出土文物展”开幕式暨“国家三级博物馆”揭牌活动在无锡吴都阖闾城遗址博物馆隆重举行。
开幕式现场,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副主任陈立新,无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文化场馆处处长张婷共同为无锡吴都阖闾城遗址博物馆“国家三级博物馆”揭牌。
阖闾城遗址是无锡市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春秋五霸之一吴王阖闾的都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在2008年召开的全国专家论证会上,该遗址被认定为吴王阖闾的都城,被评为“2008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11年,入选“江苏大遗址”。2013年3月,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2月,入选国家文物局公布阖闾城遗址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录。无锡吴都阖闾城遗址博物馆于2014年2月正式对外开放,2024年8月获评第五批国家三级博物馆。博物馆以“凤凰涅槃”为建筑外观,巧妙利用山势,设计了“之”字形迂回上升通道,移步换景,是一个集文物展示、考古研究、科普教育及文旅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博物馆。
活动现场,由无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文化场馆处副处长马明,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李一全,锡山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张鸥,滨湖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葛岐峰,无锡吴都阖闾古城遗址管理处副处长崔戍戎共同启动《伊出名门——无锡明代华师伊夫妇墓出土文物展》展览开幕。
本次展览共展出
该墓所出随葬品37件(套)文物
品类、等级俱佳
以茶具、文房、梳妆用品为主
真实反映了明代超高的工艺水平
亦可窥见华氏深厚的文化底蕴
为研究明代士族阶层的日常生活
提供了宝贵资料
无锡华氏
无锡华氏是一个跨越了元明清三代长达六百余年的文化望族。作为“江南望族第一”的华氏,从始祖华宝始,以“孝道”传家,乃至人丁兴旺,英才辈出。其中,尤以文化领域的成就最为显著,该成就主要集中于明代,并以明中叶以后为甚,一直持续到清末民国。明清两朝从无锡华氏走出的进士就有三十七位。
1984年7月,在无锡县甘露乡彩桥村东萧塘坟发现了1座古墓。同年8月,无锡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无锡市博物馆和无锡县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对该墓进行了发掘。墓葬出土了著名的时大彬壶,另有红木把锡壶、端砚、洒金扇坠、篆刻精美的印章等名贵工艺品。
根据墓志,确定墓主人为明代无锡华氏第十八世、鹅湖华氏第九世之华师伊夫妇。华师伊,字公衡,号涵莪,为华察长子华伯贞之次子,华察是明代翰林院太史,在民间被称为“华太师”。
明代文化艺术繁荣昌盛,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无锡因有着“二泉水、紫砂壶、阳羡茶”(所谓无锡茶事三杰),而使惠山逐渐成为文人汇聚之地。喝茶,对明代人来说,是一件雅俗共赏之事。华师伊夫妇墓出土的整套茶具即为这一风尚的最好物证。
红木把锡壶
该壶主体以生锡制模而成,体现古人“茶宜锡”之意。盖为浅覆盘形,子口,盖顶有玉质球形纽。深直腹呈三节竹节状,弯流,对侧镶红木弧形柄,流、柄均呈竹鞭状,平底。该器用料、造型与制法都与锡壶制作名家归复初所制“归壶”相同。
青花瓷碗
均系景德镇民窑烧造。其中青花八骏纹碗和青花云鹤纹碗,都是嘉靖至万历时常见的产品,圈足底内“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款均为嘉靖、万历时烧造的伪托款。青花鹌鹑纹碗采用淡描花纹的手法,是万历后期出现的青花装饰新风格。
石质印章
中国印,文人心。华师伊夫妇墓出土的四枚石质印章,篆刻精美,出自明晚期篆刻名家苏宣和陈公献之手,是研究其时“薄技小器皆得著名”的重要资料。
此次展览为期一年,地点在无锡吴都阖闾城遗址博物馆二楼夹层展厅,欢迎广大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更多详情请关注阖闾城遗址博物馆相关推送。
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度假区将继续加强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加强历史研究和传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令灿若星河的中华传统文化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基因中,涵养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架构起中华民族的心灵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