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首次“试水”环评审批告知承诺制改革,首创成立由官方河长、企业负责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民间河长等组成的“河长联盟”,金鸡湖及周边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获水利部“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先试先行”……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30周年之际,苏州工业园区生态环境局晒出成绩单,全面展示园区建区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
苏州工业园区先后获评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首批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首批国家绿色园区、国际能源互联网示范园区、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园区等;建成全国首个市场化碳普惠交易体系,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案例成功入选《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实践案例丛书(第一辑)》,入选首批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示范区50强,成为能耗低、生态优、环境美的绿色发展工业园区示范样板。
【新闻背景】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首个合作项目,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启动实施。开发建设30年来,苏州工业园区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推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着力营造宜居宜业环境,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实现“八连冠”,跻身科技部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列,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是苏州工业园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自1994年开发建设以来,苏州工业园区始终坚持“生态立区、环境立区”的发展思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质、稳定向好,数字是最有力的注脚。
为保障和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自1999年建设第一个空气自动监测站以来,苏州工业园区提前规划布局监测站点,于2014年提前完成各板块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全覆盖,比行政区域调整提前了4年。目前,苏州工业园区共设有2个空气国控考核点、4个乡镇考核点和2个限值限量空气自动站点。苏州工业园区在空气质量监测方面极具前瞻性,2009年就开始实施PM2.5等国标参数的自动监测,比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发布与实施分别提前了3年与7年。苏州工业园区于2012年设立空气自动监测超级站项目,通过整体布局、分步实施的方式,2014年完成青剑湖超级站的整体建设,是江苏省第一个县级超级站。
为定量、直观地掌握湖库和河道水环境状况及水质污染区域空间分布特征,有效推动精准施策、系统治水,自1998年起,苏州工业园区根据每年考核断面要求,开展重点水体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至2019年,苏州工业园区已逐步构建起覆盖228个水体实测310个断面的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遵循“系统治理、区域治理、生态治理、长效治理”的原则,苏州工业园区确定以控源截污为基础,以活水畅流、出入湖河道整治、水生态修复、智慧管控为手段的“五位一体”总体规划方案。开展控源截污深化措施,构建覆盖园区278平方公里范围的生活污水治理体系。
苏州工业园区始终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积极探索、先行试行,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自2012年开始,园区连续开展多个领域生物多样性调查。2019年,园区成为江苏省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试点地区。2022年,园区在全省率先启动第三轮全域生物多样性调查和水生态调查评估。在卫星影像解析的基础上,结合生物多样性调查数据,计算出2022年园区生态质量(EQI)指数为51.11,在生态质量分类中属三类。调查形成的园区生物多样性本底状况基础数据,为普及公众生态意识、优化城市规划布局提供了基础资料和技术支撑。
【成效说话】
01
生态立区: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是苏州工业园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苏州工业园区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质、稳定向好,数字是最有力的注脚。
2023年,苏州工业园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1.1%,较2013年提升了20.3个百分点,自2019年以来连续5年达到80%以上;金鸡湖、独墅湖水质明显改善,年均水质历史首次达到Ⅲ类标准,水质状况良好;园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自2016年以来连续8年水质年均值符合Ⅲ类标准限值。
02
产业强区:企业环境绩效逐步提升
苏州工业园区科学精准地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加快推动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循环化、能源消费低碳化、产品供给绿色化、产业结构高端化,持续推进产业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化,积极探索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双赢的新路径。在严格项目环保准入、主导产业改造提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以绿色发展的新成效持续激发新质生产力,不断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2023年,苏州工业园区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量0.014吨/亿元、化学需氧量排放量0.182吨/亿元、用水量5.33立方米/万元、碳排放强度0.357吨/万元,绿色发展各项指标连续多年位居国家级经开区首位。
03
创新兴区:环境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苏州工业园区始终大力弘扬“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四敢”精神,将环境管理创新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突破口,针对园区产业高度密集、产城深度融合、环境质量诉求不断增加等特点,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苏州工业园区每年派出有经验的环保管理人员和专业人才赴新加坡培训,在学习、借鉴、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努力做到“合作中有特色、学习中有发展、借鉴中有创新”,切实发挥了探路、引领和示范的作用。
【历程演变】
建区30年来
苏州工业园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994—2003年
找准标杆,对标学习
这一阶段,苏州工业园区充分发挥中新合作优势,坚持自主地、有选择地从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借鉴环境管理经验,初步建立了以环境规划为龙头,以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兼顾源头控制与全过程治理的环境保护体系,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
2004—2012年
消化吸收,融合创新
这一阶段,以启动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为标志,苏州工业园区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在中外环境管理理念的交融、碰撞中形成自己的特色,着力解决环境管理工作中面临的新课题。
2013年至今
敢为人先,示范引领
这一阶段,苏州工业园区在巩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了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的发展目标,以颁布实施《关于加快推进苏州工业园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为标志,敢于解放思想、敢于创新突破、敢于创新体制机制,在工业园区绿色发展方面实现从“跟跑”到“领跑”、从“试验”到“示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担负新的历史使命。苏州工业园区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大胆实践、不断创新,按照“站在高起点、抢占制高点、达到高水平”的要求,将中国工业园区环保新道路的探索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为中国工业园区的绿色发展贡献“园区经验”。通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用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为高质量建设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