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春风歌有台,广堂今又一樽开。要知槐雨忧时策,不是相如献赋才。”五百余年前,明代文坛巨擘李梦阳挥毫泼墨,将一腔祝福凝于扇面,写下《平步青云图》,巧嵌拙政园首任园主王献臣的字号“槐雨”。
与之呼应的《书法合璧扇》,同韵同题,皆为恭贺王献臣擢升御史而作。彼时朝堂新贵、文坛翘楚,以扇寄情,成就一段佳话。
12月6日
本是一套的两幅扇面
在失散多年后重新合璧
领衔一众明代文人扇面
在拙政园南侧的
苏州市园林博物馆展出
众多书画爱好者
与文史研究者纷至沓来
欲从这些扇面间
溯源江南文人的风雅往昔
《平步青云图》
《书法合璧扇》
失散多年 扇面首度合璧“回家”
书画扇面
向来是中国历代书画家
案头的“心头好”
一方面,扇画最能体现出艺术家的综合绘画才能,方寸之间展现出画家的构图能力、技法、风格、艺术造诣和笔墨意趣。故有“求扇一页,胜画三尺”之说。
另一方面,一幅好的扇面也是一把成扇的精魂所在。尤其是集诗、书、画、印为一体,再配上精致的扇骨,文人气十足。
在此次拙政园
与明代泥金扇面艺术展上
最为瞩目的莫过于
历经五百余年再相聚的
《平步青云图》与《书法合璧扇》
这两幅扇面同一上款、同一主题、诗词同韵,约作于弘治十一年(1498),罕见地汇集了十位明代重臣、文学家、艺术家及名门之后,如吴门名士杜堇、著名文学家李梦阳、礼部尚书邵宝、兵部侍郎郑岳、太仆寺少卿都穆、南京兵部尚书秦金、吏部尚书刘鈗等,其间多为王献臣之父王瑾的重要好友。从题画诗和画面内容推测,应是众人为恭贺王献臣擢升监察御史所作。
本次展览所在地
正是当时王献臣的住所厢房
王献臣早年在官场平步青云,年少成名,弱冠登进士,深得皇帝赏识。其父病故后不久,便辞官归隐苏州,买下土地,此后十六载,他倾心力、耗心血,于古城苏州东北隅,筑起拙政园这一江南盛景。拙政园是苏州现存最大的古典园林,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历经五百余年,这两幅满是祝愿的扇面有缘再次相聚,又一齐重回拙政园展出,实属难得。
这两幅扇面,是明代官宦师生唱和往来的珍贵物证,从中可窥吴门庞大社交网络,各家书法绘画风格迥异、各有千秋,其史料与艺术价值不言而喻。
方寸之间 勾勒吴门文人盛景
明代是泥金扇面艺术发展的高峰,江南地区文人别具巧思,将寻常折扇从扇风纳凉之物转为怀袖雅玩,轻摇折扇,清风徐来,风雅尽显。
折扇也因方便携带,且扇面又可挥毫泼墨相互题赠,成为文人精神的象征与寄托。
展览汇集吴门、金陵、
华亭、钱塘等地经典力作
苏州作为古往今来的文化重镇
孕育了无数惊才绝艳的艺术大家
吴门画派便诞生于此
展览中吴门艺术家作品独占鳌头
数量超三十件
打头阵的自是为王献臣特制的两幅扇面,余下佳作亦是星光熠熠——
文征明得意弟子陈淳的花卉作品风格迥异,早年的含蓄内敛与晚年大写意笔法对比展出,尽显其蜕变轨迹;
文氏后人文嘉、文俶,承家族文脉,作品细腻典雅,满是闺阁才情;
周之冕的《梨花雪燕图》画法独特考究,乃“兼工带写”之实证;
蔡羽手书“大历十才子”之首钱起的七言诗,“姿尽骨全”,遒美逸韵。
这场为期三天的展览
因展品珍稀
开展首日观者如潮
展览将持续到明天
有兴趣的小伙伴千万别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