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生态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一直以来,苏州都在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的同时,以“探路者”姿态和“挑大梁”的自觉,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阶段性成绩斐然。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苏州正探索打造“无废工厂”“无废园区”“无废供应链”,积极树立行业固废治理示范,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
那么,2024年以来,收获了怎样的成绩,实现了哪些突破,创新了哪些工作举措……今天(12月16日),苏州市生态环境局召开了2024年苏州市工业固体废物治理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了相关情况。
据介绍,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具体可分为危险废物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就苏州来看,危险废物产生量排名前五的行业依次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制品业,分别占全市危险废物产生总量的22.3%、11.4%、11.2%、9.9%、8.6%。危险废物产生量排名前五的种类依次为 含铜废物、废有机溶剂与含有机溶剂废物、废酸、焚烧处置残渣和表面处理废物,产生量分别占全市危险废物产生总量的15.5%、15.3%、12.0%、10.4%、9.4%。目前,全市共计96家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经营许可证持证单位,核准收集、利用、处置、贮存能力达到358.9万吨/年。
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方面,苏州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排名前5的行业依次为钢压延加工、火力发电、炼钢、热电联产、炼铁,分别占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23.7% 、23.3% 、15.7% 、8.5% 、4.8%。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排名前五的固体废物种类依次为冶炼废渣、粉煤灰、炉渣、其他废物、脱硫石膏,产生量分别占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总量的35.3%、21.9%、18.9%、9.7%、6.5%。目前,全市具备冶炼废渣、粉煤灰、污泥等主要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能力为3700万吨/年。
2024年,苏州市生态环境局围绕推进“无废城市”建设都展开了哪些重点工作呢?具体来看,强化危险废物监管。规范全市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审批管理,引导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绿色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单位资源耦合,节能增效,积极创建绿色工厂,建设废有机溶剂再利用中心,服务所在区域集聚产业,助力构建绿色循环产业链。鼓励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单位强化自主研发和工艺革新,生产质量过硬和风险可控的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制定2024年苏州市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工作方案,按照建设类、整改类、巩固类建立危险废物环境重点监管单位清单,分类推进规范化环境管理工作,有效促进危险废物管理水平巩固提升。严格落实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将其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和“双随机”执法检查范畴,结合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强化危险废物环境执法。加强危险废物转移信息化管理。近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持续推进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工作,指导全市约2.5万家涉废单位纳入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规范危险废物转移处理。建设企业环保自查自纠服务平台,指导平台内涉废企业对照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要求开展常态化自查自纠。
规范一般固废管理。通过现场调研、信息调度等方式动态掌握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概况。联合发改、工信部门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共同指导钢铁、火电企业加强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转移管理,支持源头减量、精加工、贮存项目建设。指导全市污泥产生单位和处置利用单位完成在省固体废物环境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登记,逐步实现全市一般污泥转移联单信息化管理。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采用人工现场排查与卫星遥感识别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排查效率,及时督促不规范固体废物贮存点位整改,对发现的涉嫌环境违法问题依法立案调查。
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建成投运一般固废焚烧发电项目,进一步畅通非资源化利用类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置路径。建设废催化剂再生利用和铝灰渣资源化利用项目,有针对性补强治理能力短板。推动焚烧飞灰资源化利用项目落地,助力危险废物填埋率稳定降低。指导“无废城市”项目申报入库,争取资金支持。联合发改、工信部门印发《苏州市“无废工厂”“无废园区”建设实施指南》,规范建设标准,2024年,推动64家工业企业、工业园区(集聚区)实施固废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举措。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化工园区智慧监管与利用处置模式”入选工信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的“无废园区”典型案例。
“无废城市”深刻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苏州作为制造业发达的城市,工业固体废物治理对于污染防治攻坚及“无废城市”建设至关重要,下一步,苏州将在优化提升固体废物处置利用能力、严格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管、加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环境管理、提升“无废城市”建设实效等方面不断发力,有重点、精细化,扎实推动各项工作,从而走进更洁净、更生态、更文明的美好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