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的历史
是青铜炼尽后的灰烬
灰烬深处尚有余温
伸手触摸
似有时光悄悄流出
不观青铜器,岂知上古史。
曾经辉煌的青铜文明已融入历史长河,带着岁月余温的“吉金·夏商周——河南博物院藏青铜器精品展”,即将在这个初冬落下帷幕。让我们再次回眸,透过斑斑锈迹,穿越历史迷雾,来了解遥远而神秘的青铜时代。
社会生活——青铜何以为器
数千年的时光阻隔,让我们对青铜器产生了距离感,后世很难分清楚它们在生活中的功用到底是什么。
其实,在古代贵族日常生活中,青铜器使用相当普遍,与如今的锅碗盆碟和杯盏用途相近。通过此次展出的青铜器,我们得以想象出古人的一餐一饭,一饮一盥……
先秦时期的青铜器皿中,食器类通常有鼎、簋、簠、甗、敦等,酒器类有斝、觥、罍、瓿、卣等;水器有盘、匜等;兵器类有钺、戟、剑、戈等;乐器有镈、钲、铙、钟等。
11月17日,苏州湾博物馆举办了“吉金闪耀 领略河洛风采”社教活动,带领学生探索了展览中的青铜礼器、兵器、车马器、乐器等文物知识,了解青铜器的历史信息及文化内涵。
吉金闪耀 领略河洛风采
国之重器——青铜何以铸史
聚民成邑,聚邑为国。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闪烁着金色光芒的昂贵青铜一经问世,就从陶、木、骨等当时常见材料中脱颖而出,逐渐成为国之重器。
《左传》:“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先秦时期,青铜制品越来越广泛地用于祭祀、宴乐、朝聘、会盟等礼仪场合,逐渐被赋予特殊的礼仪、文化、等级、信仰属性,称为国之重器。
以钟鼎为代表的青铜器,在历史上地位崇高。相传大禹收九州金铸九鼎,象征当时的九州大地,因此鼎代表了国家政权。与此相对应,青铜器上精美的纹饰和典雅的铭文,记录了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成为历史的缩影与见证,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提供了宝贵资料。
此次展览过程中,苏州湾博物馆举办了“从青铜器看诸侯列国”、“青铜纹饰识别指南”等社教活动,从考古视角、美学艺术等不同角度深入剖析,带领观众穿越时空,领略风云变幻的时代,欣赏瑰丽精美的青铜艺术。
从青铜器看诸侯列国
青铜纹饰识别指南
礼乐文明——青铜何以载礼
当青铜器被赋予了“礼”的承载体和象征物,就成为一种制度性的文化符号,具有了神秘、威严的力量,体现出理想、道德和现实社会的秩序。
周人继承并发展了夏、商礼制,“制礼作乐”,逐渐形成等级森严、秩序井然、体系完备的“礼乐”制度。同时,青铜器在造型、纹饰等方面不断创新,使用地域和规模不断扩大,将中国青铜文明推向巅峰。
如《礼运》所言,“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在周代,青铜器以食器鼎、簋组合为核心,形成了列鼎列簋制度,成为周礼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名篇《伐木》描述了一场盛大的宴席,其中就提到了两种青铜器皿:簋和豆——此次展览中都可以见到。
青铜器还与古代传统礼仪——沃盥之礼有关。《礼记》云:“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沃盥”。其中,匜(yí)用来倒净水,盘承接废水;鉴则用来盛水、冰、沐浴或鉴容,此次展览中有春秋时期的倗(péng)之盥匜、倗之盥盘和蟠螭纹鉴。
古人在重大祭祀前要行沐浴礼,为此开发了一整套青铜礼器,我们可以在展览中看到尊贵典雅、充满浪漫气息的沐浴用青铜器——倗浴缶(fǒu)。
除此之外,《周礼·春官》中还记载了青铜编钟的使用,我们可以在这次展览中看到一套春秋时期的“蟠螭云纹编钟”。
这些青铜器见证了古人对礼乐制度的虔诚和庄重,它们所承载的文化记忆,如同一本古老的笔记,向我们述说着古人的生活与信仰。
此次展览过程中,苏州湾博物馆举办了“解锁青铜密码”、“技术与艺术的统一:中国的青铜及其时代”等科普活动,从饮食宴飨、技艺等角度分享了青铜器的历史演变,以及它背后的工艺与技术。
解锁青铜密码
技术与艺术的统一:中国的青铜及其时代
大河之侧,曾有古国。青铜不语,却胜千言。吉金,不仅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光辉,也承受着岁月的磨砺和沧桑。苏州湾博物馆特展1号厅展出的“吉金·夏商周——河南博物院藏青铜器精品展”,即将在12月5日落下帷幕。
让我们再次回眸青铜器,透过复杂的器型、繁复的花纹,聆听它们的轻诉,寻找先民的生存轨迹,理解华夏“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形成肇始,想象那段被岁月封存的故事,阅读青铜时代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