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强则国家强
基层安则天下安
一座城 犹如一个人
血脉畅通 方能强筋壮骨
矛盾纠纷犹如血脉中的堵点
只有疏通消解
才能实现基层安、基层强
![]()
▲达拉特旗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一站式综合受理大厅
去年11月,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组织政法系统走进吴江,取经三级矛调体系建设及“一站式”分级解纷工作法。如今,新时代和谐善治的种子,从苏州湾畔花开黄河湾畔,并落向更广阔的中华大地,幸福和谐平安的美好画卷愈发绚烂。
“处理结果我太满意了,对方承诺下午就会支付一部分,剩余欠款也将在月底结清。”日前,赵女士走出达拉特旗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调解室后,紧锁的眉头得以舒展,困扰了她大半年的烦心事终于尘埃落定。
赵女士是当地人,去年在某建筑工地务工,工程竣工后,包工头一直拖欠其12000元工资。为了拿到劳动报酬,赵女士先后自行与对方沟通,向法院、劳动仲裁等部门寻求帮助,但均未能得到快速有效的解决。就在灰心沮丧之时,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走进了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让她没想到的是,在表达诉求的第4天,调解员就组织双方面对面调解,并达成了解决方案。
既“坐堂调解”
也“上门问诊”
学习先进因地制宜抓落地
感触深刻的,除了办事群众,达拉特旗诉前调解委员会主任董慧燕也有话要说。
“像赵女士的纠纷案例,如果在以往,需要前往法院立案、递交起诉书、提交证据,法院受理后,等待开庭审理,根据法定的简易程序,需要3个月才能结案,普通程序则需6个月。对当事人来说,不仅需要多次来回奔波,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成本都相当之大。”董慧燕说,现在,赵女士在4天之内就得到了满意的解决方案,纠纷双方也无需以原被告的身份站上法庭对簿公堂,可以说非常方便快捷。
去年底,达拉特旗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投入运行,这是达拉特旗在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方面,基于吴江等先进地区的有益经验,结合区域实际因地制宜抓落地的最新成果。
走进达拉特旗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犹如进入一家“全科”医院,综合接待窗口首先“把脉问诊”,根据矛盾需求,引导至“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家庭纠纷调解委员会”“物业纠纷调解委员会”等行业进行“专家门诊”,直捣“病灶”解心结,让老百姓揣着问题来,把问题“治愈”了走。
![]()
“我们中心融入‘法律咨询、诉调对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等功能,组建14个专业性调解室,通过设立综合调解室、‘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等25个功能室,有效促进‘一站式受理,一揽子化解,全链条解纷’。”达拉特旗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主任黄磊介绍。
达拉特旗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是鄂尔多斯市首家集综治中心、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法律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的“五中心合一”服务平台。黄磊介绍,中心中端设置多元调解区,末端设立诉讼服务区,对矛盾纠纷实行前端一站式受理、中端一揽子调处、后端诉讼兜底。
此外,达拉特旗强化“三级联动”体系,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导入、一体受理、联动调处格局。高标准建设旗、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建立分层递进、有机衔接的矛盾纠纷多元调解机制。今年7月启动“流动调解室”,充分发挥“流动”作用,变“坐堂调解”为“上门问诊”,变群众上访为调解下访,做到遇事即调、随时可调、就地能调,最大程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
既抓早抓小靶向式“预”
也逐层过滤把脉式“诊”
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吴江样板
实事上,从达拉特旗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的运作中,不难看到吴江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影子。
“我们在筹建旗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前夕,专程前往先进地区考察取经,吴江区矛调中心是我们重要的一站,在吴江,我们收获颇丰。”黄磊直言,要让矛调中心不成为“空架子”,必须从制度先行,做深做实机制保障,这方面,达拉特旗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吴江运作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落地。
2022年以来,吴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资源整合、功能融合,筹建并成立全市首家正科级建制矛调中心,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建成三级矛调中心,创新打造“一站式”分级解纷工作法,让群众及时就近解决矛盾纠纷。
![]()
吴江区矛调中心实行“前店+后厂”的功能布局,“前店”公共服务区整合综治中心、人民来访接待中心等12个工作平台,进驻矛盾多发的人社、司法、住建等十余个行业部门,“后厂”集中办公区由吴江区委政法委(区矛调中心)、区法院(速裁团队)、区司法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消保委)、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区信访局整体入驻,与公共服务区一起为矛盾纠纷化解提供全面实时支撑,实现矛盾纠纷全口径受理、全周期办理、全要素服务。
吴江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区矛调中心主任沈正华介绍,如果说区级矛调中心做实的是一站调解把脉式“诊断”,让百姓的纠纷在说理的地方“治愈”,那么三级矛盾纠纷“过滤”体系,是要让矛盾在逐层过滤中“消解”。
怎么个“过滤法”,一般而言根据各级矛调中心的职责权限,按照矛盾的类型、特点和风险等级,分成简易矛盾村级调、复杂矛盾镇级处、重大矛盾区级解。区矛调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村级层面,立足“服务+治理”职能定位,建成启用村级矛调中心300余家,形成覆盖全区群众的“家门口”服务网络,确保“足不出村”就能提供服务、化解纠纷,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镇级层面,明确政法委员“一人统筹”,推动镇级“矛调中心”与“集成指挥中心”联动运行,全面汇聚法律服务、信访接待、劳动保障、心理咨询等多元力量,打造专业、集成、高效的镇级矛调“综合体”,实现矛盾化解在早、处置在小。区级层面,区矛调中心统筹各方资源力量,提高流转处置效率,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对一时难以化解的纠纷,转入诉讼服务程序,按照“诉前调解——庭内调解——速裁审判”的思路,推动矛盾快办快结;对不在政策或者法律范围内,短期无法化解的,移交信访联席办研判处置,实现“专调、诉调、访调”三调联动。
此外,吴江还坚持抓早抓小靶向式“预防”,让社会在共建共治中实现“美美与共”。吴江聚焦“治未病”,充分发挥“智治支撑”作用,精准研判矛盾纠纷产生的根源,靶向施治,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增量。
既做强吴江样板
也做好传经送宝
推动新时代和谐善治之花开遍全国
依托区、镇、村三级矛盾纠纷“过滤”体系,吴江的矛盾纠纷调处时间得到了有效压缩,群众安全感连年提升。三级矛调中心运行以来,已累计服务群众15.8万人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1万件,调处成功率达到98.9%,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去年,中央政法委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104个“枫桥式工作法”单位,吴江区委政法委“一站式”分级解纷工作法获得此殊荣。国家级荣誉的获得,正是对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吴江样板取得成效的高度肯定,像达拉特旗一样,前来吴江区矛调中心考察交流的全国各地的政法队伍纷至沓来。
据不完全统计,吴江区矛调中心投用至今,已累计接待省内外参观考察274批3893人次,多地在考察交流之后,把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吴江样板复制推广、落地生根,并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
![]()
沈正华介绍,下一步,吴江将聚焦“实战化”“规范化”“知晓率”三个关键,进一步提升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水平。在实战化上,吴江将针对群众不同的需求,吸收各部门、各专业领域的人才资源,搭建区域“调解专家库”;结合吴江的产业特点、矛盾类型,引导培育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和调解员进驻矛调中心;同时做大做强社会组织、商会协会等志愿者队伍,深入推动“两代表一委员”参与解纷工作,真正让老百姓遇到矛盾纠纷的时候,有人调、调得好。在规范化上,吴江将持续完善“常驻、轮驻、随叫随驻”工作模式,将解纷资源向群众关心关注的领域倾斜;同时,加强进驻人员日常管理、优化运行标准,出台更多的便民利民服务举措,不断提升解纷规范化、专业化水平。“比如,我们正探索首席法律专家‘下沉出诊’机制,建立‘巡回调解’制度,调配各类专业调解力量到基层一线,走到群众家门口做调解工作。”沈正华说。
“吴江是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一极,肩负着‘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的重大历史使命,我们将在进一步做大做强新时代‘枫桥经验’吴江样板的基础上,及时总结提炼先进的经验做法,做好传经送宝工作,为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沈正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