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惠山区慈善会向区红十字会捐赠了15台AED,将主要投放在区内学校、养老机构。截至目前,全区公共场所共安装AED93台,主要分布在学校、大型商业综合体、公园及人员相对集中场所,其中,全区校园AED已实现全覆盖。
AED即自动体外除颤器,作为非医务专业人员也可使用的便携式医疗急救设备,当有人突发心脏骤停时,在最佳抢救时间“黄金4分钟”内,科学利用AED和心肺复苏急救技能,通过电击除颤对患者实施抢救,可及时有效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安全,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成功率高达90%,被称作“救命神器”,其作用与价值逐步得到重视。
据了解,惠山区已连续六年把AED配置融入为民办实事工程一体推进,多渠道加大投入,推动实现设备在关键时刻“有得用”“找得着”“用得好”。此次区慈善会捐赠的15台设备,将助力全区加快实现“平均每10万人配置AED数量达20台、人员密集场所每5万平方米至少配置1台、急救车5分钟内无法到达的公共场所全部依法配置AED”的目标。
为深入推进“健康惠山”建设,加快提升全区重点公共场所AED普及率,今年,惠山区开展重点公共场所AED普及“两年提升行动”,计划每年配置50台,共计新增配置100台AED,于2026年底全部完成。同时将全力做好管理运营,加快建成统一规范的社会急救培训体系,实现重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急救知识普及率不低于80%,获得急救培训证书比例不低于40%。
“我们将在村(社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火车站、地铁站、客运站、大型商场、电影院等人员密集场所配备急救药品、器材和设施,绘制并上线AED电子地图,全力打造AED全覆盖网络,让AED成为幸福美好城市的标配。”区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阶段,区红十字会将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急救中心等相关机构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普及全民应急救护知识,确保各类人群都能掌握基本的自救互救知识与技能,帮助公众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AED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