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山遗韵
- 市级非遗项目 -
养蜂技艺
每一滴蜂蜜的凝结
都是大自然与人类智慧交织的结晶
每一次蜂箱的轻启
都是对古老技艺传承的深情致敬
养蜂技艺的传承
不仅见证着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
更展示了乡村振兴
农林致富的“甜蜜”之路
下面就跟随锡小妹一起
探索这项古老技艺的魅力吧
历史回响:跨越两千年的养蜂智慧
养蜂技艺在中国已有两千年的历史,早在春秋时期,陶朱公范蠡便在《致富全书》中详细记录了养蜂采蜜、收蜂和驱逐害虫的方法,为后世养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进入近现代,民国著名的实业家、社会事业家华绎之先生在荡口创建华氏农场,将养蜂技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从温州购得蜂种,引进先进的养蜂工具和制蜜器械,并结合中国蜂种特性,首创了中国活框式标准蜂箱,改写了中国传统桶式蜂箱的历史。
1918年起,华绎之不断研究养蜂技术,创新养蜂方法,开设养蜂培训班,撰写养蜂专著,并通过在上海建立的“绎之蜜蜡公司”向全国各地推广宣传展示养蜂新技术、新设备,为中国养蜂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华绎之开创了中国科学养蜂之先河,被誉为“中国科学养蜂创始人”“中国养蜂大王”。
2010年8月,养蜂技艺被列入第二批无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代代相传:技艺与智慧的接力
养蜂技艺是一门涉及面广,系统性、知识性、实践性强而较难掌握的技术。养蜂技艺当前主要是以师徒结对的形式进行传承,师父在实践中结合蜜蜂生长的实际情况及当前季节的不同变化,传授不同的养殖、管理及生产知识。
养蜂有“一年木匠三年蜂”的说法,不仅要求传承者熟知蜜蜂的生理和生活习性,更需具备医生般的敏锐和耐心,以应对蜜蜂的各种疾病和天敌。
从华绎之的养蜂场开始,这门技艺便如同接力棒一般,代代相传。钱阿二、钱林生、王根泉、俞春林,再到如今的第五代传人钱建华,每一位传承人都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书写着养蜂技艺的新篇章。
创新发展:养蜂文化的甜蜜蓝图
历经百年风雨,养蜂技艺在鹅湖镇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现在第四代传承人俞春林和第五代传人钱建华继续从事养蜂工作。
俞春林根据自己数十年的养蜂经验,整理出相关的养蜂笔记和口述记录,为后代传人提供了宝贵的教材。第五代传人钱建华从1995年开始学习养蜂至今,已经有二十多年养蜂历史,他学艺有成,愿意将传承百年的技艺坚持下去。
他们不仅继承了前辈的宝贵经验,更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如智能化蜂箱管理、远程监控等,使养蜂更加高效、环保。同时,他们也致力于养蜂文化的传播与教育,通过举办养蜂体验活动、开设培训课程,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到这一“甜蜜”事业中来,为养蜂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今,养蜂技艺已不仅局限于荡口地区,更扩展到了锡山区的多个乡镇,成为农林致富的一条产业之路,并形成了蜂胶、蜂王浆、蜂花粉等多种蜂产品,丰富了市场销售,为社会创造了财富,发展了地方经济。
作为锡山的一张文化名片
养蜂技艺将继续
在乡村振兴的蓝图中
扮演重要角色
小小蜜蜂的舞动下
养蜂技艺的“甜蜜”未来
正缓缓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