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2024年
苏州高新区民生实事项目共27个大项
涵盖教育文化、民生关爱、就业保障
人居环境、便民利民、社区服务
公共安全等方面
随着一桩桩惠民实事落地生根
一条条新线路开通
一个个新规划启用
一片片新区域上线
……
一幅写满高新区群众获得感
幸福感、安全感的画卷徐徐展开
学有优教 新建、改扩建学校 扩大教育资源供给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高新区持续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通过新建、改扩建等方式打造了一批“家门口的好学校”,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增加优质学位供给,推进全区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完成情况:南京大学苏州附属幼儿园、南京大学苏州附属小学、南京大学苏州附属初级中学、苏州高新区文昌实验小学(二期工程)、苏州高新区美林幼儿园、惠昌幼儿园6所学校均已竣工,达到投用标准,提前完成年度目标。
幼有优育 儿童友好单元建设
关爱儿童、守护花开。近年来,高新区秉承“一米高度看城市”理念,以儿童需求为导向,通过儿童专享空间、共享空间和特色空间的多元化服务,构建多层级、多维度的儿童友好生活圈,打造了一批便捷舒适、安全有趣、生态自然、文明友好的儿童友好公园,不断提升儿童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完成情况:截至目前,全区共有社区、学校、医院、场馆、公园、基地等市级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单元26个,重点打造苏州市儿童友好社区、儿童友好实践基地,形成特色儿童友好社区品牌。
老有颐养 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项目围绕“如厕洗澡安全、室内行走便利、居家环境改善、智能监测跟进、辅具配备到位”五个方面,提供包括地面、卧室、客厅、厨房间、卫生间等“一户一策”的精准化改造,同时建设适老化改造展示厅,提供直观场景体验。
完成情况:坚持需求导向,对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家庭落实“一户一策”适老化改造,已完成改造580户,切实增强居家养老老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病有“医”靠 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提升
结合居民需求,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特色门诊,继续推进“医养融合”家庭医生工作室建设,将医疗健康和养老服务延伸到社区,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养融合”家庭医生工作室为主体的社区卫生服务新体系。
完成情况:基层医疗机构新开设疼痛、睡眠障碍、皮肤、肥胖、骨伤、肛肠等10个特色门诊,惠及居民近8.4万人次;城际社区、龙景社区等10个家庭医生工作室全部建成并正常运营,惠及居民近1.6万人次。
弱有所扶 健全就业服务网络 加大残疾人帮扶
通过举办用工政策宣讲、就业援助月招聘会等方式,进一步提升高新区残疾人就业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推动残疾人融入社会,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
完成情况:已新建26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建成苏州家庭服务业零工市场(全省首家),全年可实现新增就业超31000人,支持创业超1500人,新增高技能人才超5500人;建成并正式挂牌高新区残疾人职业能力测评中心,完成500名残疾人的职业能力测评和“一人一档”建档工作,举办多场培训对接活动,开发残疾人就业岗位135个,新增残疾人就业50人,完成年度目标。
家门口幸福圈 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
通过建设社区助餐服务设施、优化社区托育服务管理等方式,推动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和服务内容的不断完善,让更多群众享受到身边和“家门口”的优质普惠公共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项目进展:狮山横塘街道、枫桥街道、浒墅关经开区、通安镇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已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科技城等地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已开工建设;嘉誉湾社区食堂、浒丰社区食堂、馨泰社区食堂已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提前完成年度目标。
“办好民生实事,贵在用心、重在落实。”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高新区聚焦民之所需、群众所盼,高质高效推进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建设,推动民生实事落实落地,让居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新变化,持续提升民生温度、增加幸福厚度。
未来,高新区将紧盯
惠及群众民生的“小切口”
聚焦影响和改善民生的重点领域
广开言路察民情
用心用情办实事
多措并举促治理
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为民办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