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分类的主要环节是在前端还是在末端;良好的停车秩序,执法和服务哪个更重要;共享单车对城市的影响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从实践中来,到问题中去。在第四届南京市城市治理辩论赛中,小到社区垃圾清运,大到市容市貌的更新提升,每一道辩题都源于城市管理者的工作内容,也都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这让参赛选手们有了更多的思维碰撞空间。
真理越辩越明,方式越辩越新!凝聚多方智慧,第四届南京市城市治理辩论赛在“唇枪舌战”中圆满收官!
本届辩论赛,不仅给参赛队员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擂台”,也让大家将城管日常工作的思考、困惑、见解都拿出来“晒一晒”。同时,挖掘出更多解决城市治理难题的 “金点子”,让城管工作提质增效,真正惠及每一位市民。
观点碰撞 步步为营辩真理
从小组赛关于“停车难”问题的激烈辩驳,到淘汰赛围绕“街巷治理谁主责”的深度探讨,再到半决赛中直面“城管舆情处置”的利弊,每一场思维碰撞的背后,都是城管人对日常城市管理工作得反思与剖析。
一路过关斩将,辩手们敏捷的思维、快速的应变,让比赛全程无尿点,犀利的言辞、缜密的逻辑,呈现了高水准的思维盛宴,也让大家看到城市管理在 “情” 与 “法” 之间的智慧权衡。
直至决赛圈,关于垃圾清运模式的辩题,引发了选手们的激烈探讨。作为总决赛辩题,“解决小区垃圾满溢问题主要靠增加收集设施,还是靠增加收运频次”,更是与居民生活密不可分且亟待优化的关键一环。
现场,这一深刻得思考在玄武区代表队和江宁区代表队的“巅峰博弈”中,碰撞出了新的火花。
辩论赛中,双方引经据典,从不同小区案例出发,探讨着最适配的垃圾清运策略,双方结合自身在垃圾清运工作过程中的相关经验以及实际情况,加以有说服力的数据和案例,从开篇立论到总结陈词,各方辩手的精彩发言,一次次赢得了评委和现场观众的掌声。
今天的辩论赛是一场思维淬炼。通过辩论赛的磨砺,大家学会了换位思考、辩证分析。而在颁奖典礼上,各区代表队、各辩手们则迎来了属于他们的高光时刻。
思维火花 法理与管理深度对话
本次大赛不只是城管队员之间的较量,总决赛的专属“彩蛋”也让每一位观众体会到了“神仙打架”。现场,由市城管局代表队与市律师协会之间的友谊赛,把热度推向了新高峰。当“夜间摊点管理是应合理优先还是合法优先”这一辩题亮出,参赛选手瞬间被点燃。
市城管局代表队的队员们,扎根城市管理一线多年,对“夜间摊点”的人间烟火与复杂乱象了如指掌。“合理引导,为其规划临时场地、限定经营时段,既能呵护烟火气,又能保障城市秩序,这才是民生所向。”言辞间满是对城市生活的洞察与温情。
而南京市律师协会代表队则以法为剑、以理为刃。“法为万事准则,‘夜间摊点’虽有风情,可部分乱象不容小觑。合法优先,才能为这一特色经济保驾护航。”反方辩手逻辑严密,掷地有声,你来我往中,法理与管理智慧碰撞出耀眼火花,观众们沉浸其中,为双方的精彩表现鼓掌叫好。
这场友谊赛,远不止一场口舌较量,它为“夜间摊点”治理乃至整个城市管理,勾勒出清晰路径:法治是刚硬底线,保障公平正义与市场健康;合理引导是柔性关怀,让城市管理有温度、接地气。二者相辅相成,才能让城市在秩序井然中绽放独特魅力,为南京的夜经济、传统文化传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随着奖杯花落各家,这场城市治理辩论赛圆满收官,但在城市管理领域激起的“思维涟漪”却远未平息。在面对流动摊贩时,不再单纯纠结于“堵”与“疏”,而是懂得综合考量民生需求、城市秩序与法律边界;处理垃圾分类难题时,也不再一味抱怨居民配合度低,而是从设施优化、宣传引导多维度发力。这种思维转变,将直接渗透到今后的每一次执法、每一项管理决策中,让城市管理更具温度与智慧。
获奖名单如下:
优秀奖:秦淮区代表队、建邺区代表队、栖霞区代表队、雨花台区代表队、浦口区代表队、六合区代表队、溧水区代表队、高淳区代表队
最佳组织奖:雨花台区代表队
季军:江北新区、鼓楼区
亚军:江宁区
最佳辩手:玄武区 闫姗、鼓楼区 程乐园、雨花台区 黄晓敏、江宁区 黎婉璐
冠军:玄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