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赓续古城历史文脉,焕发江南文化魅力。刚刚过去的一年,32号街坊保护更新项目入选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案例,成就了苏州古城保护更新的一个高光时刻,成为千年姑苏“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历史文化的动人成果。透过这一“姑苏案例”,32号街坊保护更新的成效跃然纸上,整座古城保护与发展的谋略亦可洞见。值此岁末年初、继往开来之际,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推出“聚焦‘姑苏案例’”专题报道,敬请关注。
对于32号街坊保护更新项目,姑苏区委、区政府有一个明白账,“算经济账、更算文化账,算短期账、更算长远账”。通过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古城保护制度更加完善、权责更加明确、路径更加清晰,注重统筹百姓利益、产权归属和部门权责,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有了答案,许多左右为难的矛盾有了出路,姑苏区古城保护项目得以顺利推进实施。
——《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案例选编(2024年)》
32号街坊鸟瞰图
实景 · 百岁“衙门”办起现代展
新年伊始,来到苏州道前街170号江苏按察使署旧址,一场“水生风物”艺术家联展在此举办,一幅幅现代主题的画作与传统建筑空间,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引来不少人驻足围观。
江苏按察使署旧址
“在有着300多年历史的‘衙门’里办现代展,这个点,正是当代年轻人喜欢的。”跟着苏州名城保护集团旗下苏州名城更新发展有限公司工管部负责人王昕旸在江苏按察使署旧址走走停停,这样的“点”还有不少。中国古代髹饰艺术馆里,唐宋元明清各时期的漆器珍品一一展示;小园林里开出了一家茶也茶空间,供游人休憩“发呆”。“这里是省文保单位,曾是提刑按察使衙门所在地。你看到的这些树,随便一棵都有上百年历史。”王昕旸边走边介绍。
茶也茶空间
眼下处处是看点的古建老宅,一年前还不是这般光景。虽然20年前经历过一次大修,但由于年数已久,老宅子的墙体、屋面等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残损。伴随着32号街坊保护更新项目启动,江苏按察使署旧址保护修缮同步列入计划。这次,不同于传统的搬迁收储、保护修缮、活化利用等各个环节对应负责方的模式,江苏按察使署旧址保护修缮工程尝试采用策划、投资、建设、运营“全链”一体化的模式,牵头方正是苏州名城保护集团。
“这种模式很大程度减少了对建筑本体的扰动。”王昕旸举例,他们在修缮前就与设计、运营等部门反复研究协商,提前考虑了机电管线预埋、消防管线和设备布局走向,从而避免后期产业项目入驻时的“二次施工”。此外,一体化也意味着高效率,保护修缮工程启动仅数月,江苏按察使署旧址焕然一新、元气满满。
纵深 · 改革是最好的延续
以顶层设计、机制创新为基础赓续城市文脉是“姑苏案例”的一个主要做法。
作为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姑苏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遗存遍布,保护更新工作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唯有制度先行、依法依规推进。这些年,苏州市、姑苏区两级政府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
出台《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苏州市古城墙保护条例》等法规及相关配套技术导则;完成7个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编制、逐步推进26个历史地段保护规划编制,实现古城54个街坊控规和城市设计全覆盖;出台《姑苏区城市更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通过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保护更新工作逐步从过去对古典园林、古建老宅、历史街区等历史遗存的保护利用,拓展至对古城连片区域的保护、修缮、整治、管理、运营,实现“由点至线、由线至面”的全方位推进。
专门组建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市政府相关秘书长、部门、市属相关国有企业、保护区管委会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提出议题、制定方案、推进落实”工作模式扁平化高效运转。改造过程中,重大事项可以快速通过领导小组进行决策,多部门、条线等力量对需要解决的问题“集中开火”。先后召开的30余次会议,让近300项议题得以高效落地。
32号街坊
在此过程中,挂牌成立苏州名城保护集团,是一次创造性的体制机制突破,从此,苏州19.2平方公里历史城区的保护更新有了主要平台和实施主体。
“苏州在古城保护体制机制创新中体现的改革精神,与苏州的城市基因是一脉相承的。”在苏州名城保护集团董事长孙黎峰看来,回顾苏州过去40多年来的古城保护探索,从发布《苏州城市总体规划(1985-2000)》,到合并沧浪、平江、金阊三区为姑苏区,包括组建苏州名城保护集团,苏州踏出的每一步,都是改革创新的一步。这样的改革精神,是对苏州历史文脉的最好延续。
畅园
苏州名城保护集团成立后,敢于创新、勇于突破,探索形成“三位一体、三步推进、三资统筹”模式,即古城保护、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产权整理、保护修缮、招商运营,资金使用、资源活化利用、资产集中和运营管理的统筹推进,打破了以往一处一地、单打独斗的瓶颈。
在刚刚闭幕的姑苏区两会上,姑苏区将“持续完善保护更新机制”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新的一年,姑苏区将立足全域构建完善历史文化保护规划体系,细化深化全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全面完成26个历史地段保护规划编制,并纵深推进“古城细胞解剖工程”,加快实现古城核心区全景化数字复刻,一体推进历史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系统性传承、创新性发展,打造最具代表性的江南文化展示地、苏式生活体验区。
延伸 · 古城活起来火起来
立足多年古城保护更新的生动实践,苏州人深入思考和把握古城保护的重要意义,不断创新体制机制,面向世界贡献古城保护的苏州方案。在这套顶层方案的支撑下,越来越多古建老宅、历史文化街区重新焕发生机,让苏州古城持续活起来、火起来。
五卅路上,金城新村成为了市民游客的热门“打卡地”。苏作馆苏州旗舰店里,展现非遗和江南人文的苏工苏作引人驻足,风格迥异且新潮有趣的艺术画廊格外吸睛,氛围浓厚的休闲茶咖空间和音乐吧更是人气十足。苏州名城保护集团旗下苏州古城投资建设有限公司负责人殷铭翻开《苏州五卅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只见图上用不同颜色标记出了精品商业、国潮老字号商业、创艺社群、文化事业、产业办公等更新业态。翻到任意一个具体项目,改造方向和进程细化到每一座楼栋,整个片区的未来发展一目了然。
金城新村
而在距离五卅路约3公里的桃花坞剧场里,原创大戏《桃花依旧——唐伯虎》正在驻演。在这座充满苏式风格的空间中,演员生动演绎着古典中国舞的柔美与现代舞的灵动自由,将唐伯虎的才子神韵刻画得入木三分,让观众在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赏文物、品历史之余,还能来一场“沉浸式”的观剧体验。
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约占古城的八分之一,大量文保、控保和历史建筑汇集于此。苏州名城保护集团因地制宜启动保护更新工程,已相继开放唐寅故居遗址、唐寅祠、桃花坞美术馆等,并引入了桃花坞木版年画体验店、评弹咖啡馆等业态,刷新了古城文旅空间。
桃花坞里
文脉赓续,创新无界。从32号街坊到五卅路历史文化街区,再到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一个个新晋打卡地,折射出苏州对古城保护体制机制探索的孜孜以求。一座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古城可观可感、可爱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