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元广场市集作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核心组成部分,由原坤元广场盘活改造而成。其占地面积约11000平米,拥有各类商铺约200个,自营业以来,为平江街道香花桥社区、察院场社区、旧学前社区等周边5万居民提供了极大的生活便利。
然而,热闹背后也有隐忧。近日有市民反映,市集内部分摊位存在活禽售卖现象。平江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执法队员巡查发现,一些摊位前摆放着铁笼,里面关着活鸡、活鸭等禽类,羽毛纷飞,地面污水横流,散发着刺鼻的异味。不仅如此,宰杀活禽产生的血水、内脏等垃圾随意丢弃在角落,环境卫生状况堪忧。
活禽交易,看不见的危害
事实上,活禽交易存在诸多隐患。一方面,活禽交易过程中,禽类的羽毛、粪便等容易携带禽流感等病毒,在空气不流通、人员密集的市集环境里,极易引发疫病传播。死后来不及处理的禽类尸体更是各种病菌传播的温床,给摊主、顾客以及周边居民的健康带来威胁。据了解,每年春季禽流感高发季节,类似的活禽交易场所往往成为病毒传播的高风险区域。另一方面,宰杀活禽产生的垃圾增加了市集的清洁难度,影响整体环境,与打造整洁、卫生的便民生活圈目标相悖。周边居民对此意见颇大,纷纷向社区和相关部门反映,希望能尽快解决这一问题,还市集一个干净、安全的购物环境。
精准出击,杜绝活禽交易
面对这一棘手问题,姑苏区平江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迅速行动,秉持人性化执法理念,充分考虑摊主的经营需求以及顾客偏爱新鲜禽类制品的心理,多管齐下,力求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一方面,执法人员多次上门,与售卖活禽的摊主耐心沟通。队员们拿着相关法律法规文件,逐字逐句地为摊主讲解,让摊主们明白活禽交易不仅违反市场管理规定,更对公共卫生安全有着巨大风险。在交谈中,执法人员了解到摊主们大多是附近的居民,经营活禽生意多年,担心取缔后失去生计。摊主张女士坦言:“活禽宰杀和新鲜宰杀的价格其实是一样的,但有些顾客就认活禽现杀,我们就是为了多点顾客,多赚点钱。时间长了,摊位之间就内卷起来了。”针对这个原因,执法人员贴心地为他们出谋划策,既“划定红线”,坚决取缔活禽宰杀行为,又“穿针引线”,介绍周边正规禽类宰杀点的合作方式,帮助他们寻找既能合法经营又能满足顾客需求的途径。
另一方面,执法大队约谈了坤元广场市集物业负责人。在约谈室里,执法人员向物业强调了市场管理的主体责任,指出允许活禽交易将会给市场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包括可能面临的停业整顿、高额罚款等严重后果。物业负责人在听取执法人员的详细说明后,深刻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表示愿意积极配合整改工作,加强对市场内摊位的日常监管,杜绝活禽交易行为再次出现。
多方探讨,形成长效机制
为了凝聚各方力量,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平江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一中队还专门组织了关于坤元广场市集活禽交易问题交流会。会上,执法队员、物业管理方和经营业主三方共同参与商讨。大家各抒己见,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建立联合巡查制度,执法队员每周定期对市集进行巡查,一旦发现活禽交易行为,立即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同时,物业设立举报热线,鼓励市民积极参与监督,举报违规行为;经营摊主共同保证不再出售活禽,共同维护市集的良好环境。
为巩固成效,一中队还连同坤元广场物业部门,共同制作了一批醒目的禁止活禽交易提醒牌。这些提醒牌被悬挂在市集禽肉摊点的各个出入口、通道以及显眼位置,上面用大字清晰地写着 “禁止活禽交易,维护公共卫生” 等字样,时刻提醒摊主和顾客遵守规定。此外,摊点桌面摆上了科普信息牌,牌子内容详细介绍了新鲜宰杀与活禽宰杀的禽类在肉口感及营养成分上并无明显区别,引导市民避免过度追求所谓禽类“新鲜”程度。
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坤元广场市集内的活禽交易现象得到了有效杜绝。如今,走进市集,再也看不到铁笼里的活禽,地面干净整洁,空气也清新了许多,周边居民对此赞不绝口,纷纷为平江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的工作点赞。市集的整体形象得到显著提升,再次成为周边居民放心购物的好去处,也为其他类似场所的管理提供了优秀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