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斗转星移岁月迁,砥砺奋进新征程。回首2024年,保护区、姑苏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苏州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姑苏广大干部群众奋勇拼搏、开拓进取,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
区两会落幕,明确了2025年区重点工作方向,擂响了奋进战鼓,激荡起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姑苏发布推出“青春姑苏”“幸福姑苏”“繁华姑苏”三大系列报道,聚焦2025年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开创姑苏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共同打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示范区”。
漫步在2500多年的姑苏城,触摸岁月痕迹,感受悠悠文脉。在这里,文化一脉传承;同时,肌理持续更新,城市越发“青春”。
2024年12月,32号街坊保护更新项目入选“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案例”。这是2024年古城保护工作一个圆满的收官。新年伊始,2025年首期《党建》杂志也聚焦苏州,刊发《江苏苏州:打造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苏州古城》,这是2025年城市发展一个良好的开端。
保育活化、片区更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这正是姑苏积极探索创新的古城保护模式。回首过去一年,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项目入选新修订的全国首批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不可移动文物集中连片保护项目成为全国首批试点,3项城市更新和历史街区保护利用做法列入住建部复制推广清单,姑苏古城保护更新研究项目摘得国际规划最高奖,“数‘绘’千年古城”入选首批数字中国建设典型案例……
保护区、姑苏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的殷殷嘱托,按照“精细、精致、精微、精雅”目标、“续、多、新”路径、“中心+”“文化+”“数字+”策略,精雕细琢古城保护金字招牌,累累硕果,令人振奋。
站在2500年的历史刻度上看,古城是时光的印记;站在未来的视角上看,古城此刻正青春。古城保护,姑苏一直“在路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如何一体推进历史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系统性传承、创新性发展?新年伊始的姑苏区两会给出了答案:“坚持守正创新,强化塑形铸魂,着力打造古城保护示范标杆。”透过《姑苏区政府工作报告》不难发现,姑苏在“完善保育活化、深化片区更新”方面干货满满。
持续完善保护更新机制。立足全域构建完善历史文化保护规划体系,全面完成26个历史地段保护规划编制。聚焦山塘历史文化街区、环古城河段等重点区域,申报第二批全国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纵深推进“古城细胞解剖工程”,将近现代遗产、红色遗产、工业遗产等代表性遗存一体纳入保护名录……
一系列的机制措施,让古城保护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机制,就是指南。挂图作战,方向明确。
集成推进片区改造提升。深入开展古城人居环境和空间品质综合提升,实施30条道路街巷改造,推动古城架空线入地率超75%。精益求精做好重点片区保护利用,启动虎丘老街、桃花坞大街整体改造,推动剪金桥巷全面开街,保障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项目提质提效、出新出彩。集中连片开展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促进历史遗产与现代生活有机交融……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争艳春满园。每一个保育活化项目如同一个个璀璨的珍珠,都是古城连片更新的有机组成部分。
全面激发社会参与热情。坚持“使用是最好的保护”,放大“古城保护更新伙伴计划”整体效应,加快67处直管公房文控保建筑保护修缮,推动顾颉刚故居、方嘉谟故居等古建老宅科学利用。发挥中规院等专家智库、社区规划师等专业队伍优势,助推保护更新项目落地。探索推动传统民居自主改造、合理更新,全域推广“绿植认领”“门前三包”……
一项项保育活化让古建老宅焕发生机,片区更新让我们更好地享受古城的馈赠,每个人都是古城保护更新的参与者、受益者。
时光不语、岁月悠悠。如今,我们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古城保护更新的路上,姑苏将继续奋进前行,着力打造古城保护示范标杆,为世界贡献古城保护的姑苏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