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给一个地方带来灵气;河,可以增加一个小区的动感,景观河虽小,却真真切切关系到居民的幸福感。今年以来,龙山社区以“河道治理”小切口,通过做好景观河体质美化工作、清理河道旁建筑垃圾及整治毁绿种菜行为,打造小区文明风景线。以河清、水畅、景美、人和为目标,不断发展“枫桥经验”实践路线,唱响优雅安舒的人居乐章。
坚持党建引领主题曲,为环境提升“打底”
全面整合力量。以社区党组织为“主心骨”,统筹安排项目进度和成效,全体业主为“当家人”,做好项目监督和民主参与,物业公司为“大管家”,做好阶段工作推进和实施,共建单位为“协调员”,积极配和共同参与,河长办为“后援团”,指导解决阶段性难题。通过党建平台,与物业、居民代表、河长办成立“水秀河清”项目组。由书记牵头,统筹协调项目整体规划,物业公司配备3名工作人员,负责具体工作落地,党员代表3人、居民代表5人进行民主监督,河长办为项目做好指导工作。
持续梳理内外资源,搭建“人才蓄水池”。动员20余名青年志愿者参与河道治理,五老志愿者、热心居民10余人组建成立“河和美美护卫队”,因地制宜,号召20余组亲子家庭组成“亲子巡河观察员”,特邀清华环境研究院志愿者3人,作为“河小青”专家顾问团。把各方面人才优势、专业优势整合在一起,构建起全方位、多角度治理圈。
推进和合共治交响曲,为多方参与“聚力”
议事发力。继续发挥合和一家亲议事平台,由“水秀河清”项目组牵头邀请各单位、组织和群众代表,针对景观河存在具体问题开展多轮专题协商议事,集思广益,共同探讨项目各阶段的具体实施方案。4月形成了河道综合改造方案;6月以“河道基础设施修复”为突击点,形成景观设施提升改造方案;7-8月形成开展“稳定夏季水位提升行动”的一致意见;10中旬通过“河道亮点工程”专项行动方案。
多方议事机制持续贯穿项目推进整个过程,议事活动达10余次。4、5、7月还分别召开了项目总体规划议事会、项目集资议事会、河道水位稳固实施方案议事会。通过连续多场议事活动,持续擦亮了“合和一家亲”协商议事品牌。
强化邻里守望进行曲,为长效管理“赋能”
居民既是建设的参与者,又是建设的受益者。围绕河道整治开展“清水清岸我先行”、“小河弯弯”、“植树护河”、“河道观察员”等邻里活动20余次。通过清理河道垃圾、发放倡议书、劝阻不文明行为,努力提升周边居民的爱水护水意识。此外,积极引导党员群众常态发挥日常监督管护作用,及时对破坏河道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劝导,为河道长效管理赋能。
通过挖掘、培育一批热心居民、社区领袖和热心骨干作为社区自治先行者,发挥居民骨干“领头雁”作用,带动和扩大了居民骨干的榜样力量,切实激活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
以“党建引领、共同治理、全民参与”的河道治理工作机制,不仅改变了以往社区“唱独角戏”的局面。最终还构建起了“小区党建+自治自管+公益互助”的“微自治”模式,为居民提供家门口问题解决通道,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一幅生动活泼的基层共治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