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处在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丅”形交汇处,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共同织就了船舶海工发展的独特禀赋。经过多年深耕,南通船舶海工行业地位持续攀升,产业链逐步拉长,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船舶制造、海工装备制造规模分别占全国1/10、1/4,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更是跻身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行列。
江海交汇,走向深蓝。在这场波澜壮阔的产业浪潮中,建设银行南通分行用蓝色澎湃金融力量,点燃船舶海工加速前行的“蓝色引擎”,护航这艘“南通号”不断向新攀高、挺进深蓝。近年来,建设银行南通分行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已任,以新金融行动为载体,致力于为船舶海工企业量身定制“行头”,持续提升绿色金融专业服务能力,助力实体经济低碳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截至去年年末,建设银行南通分行各项贷款余额达2111亿元,较年初新增254亿元,新增四行第二,其中:人民币公司类贷款新增246亿元新增四行第一。
融资更融智,蓝色智慧提供硬核支撑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市船舶海工产业全年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创下历史新高。产业稳健发展的背后,不仅有南通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地理优势作为坚实支撑,更有建设银行源源不断注入的蓝色“智慧”力量。
建设银行南通分行主要负责人出席惠生集团刚果12海区海上浮式天然气项目吉水仪式暨2000万安全工时庆典。
针对船舶海工行业特点,建设银行南通分行早就明晰方向:融资更要融智。2020年下半年,船舶海工行业景气度攀升,迎来新一轮复苏期。嗅觉灵敏的建设银行南通分行精准捕捉到发展机遇,并迅速给出突破路径。2021年初,建设银行南通分行党委组建了一支突击队,围绕“服务船舶海工产业”课题重点攻坚。
“摸清脉搏,方能精准出击。”于是,建设银行南通分行协同专业高校,对区域船舶海工行业企业进行全方位摸排调研,并通过学习吸收克拉克森、彭博能源财经和国家能源局相关报告,对南通船舶海工行业趋势、特点、南通船舶海工规模及技术优势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2022年6月,建设银行南通分行完成该调研课题结项,形成上万字的分析报告。
通过行业专题研究,建设银行南通分行加快理论与实践融合,创新推出并逐步完善“一堂课”工作法。在一次市商务局召集海关、头部企业以及国有银行召开的船舶海工座谈会上,建设银行南通分行的“一堂课”引起中远川崎、招商局重工等多家船舶海工头部企业负责人的关注,并主动邀请建设银行南通分行船舶海工研究团队总牵头人前往企业深入交流。
南通中远川崎和招商局重工(江苏)是分行近二十年来一直未能突破的行业龙头企业。分行张晶行长亲自牵头上门陌生拜访,分别用“一堂课”的形式将建行服务船舶海工行业的理念、方案和不断创新的能力向两家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宣讲,赢得企业高度认可。中远川崎负责人在听过宣讲后,充分认可建设银行南通分行在船舶海工产业方面的专业专注,当即提出将两艘甲醇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订单交由分行开立预付款保函,成为目前全国中远系唯一与建行有合作的公司;招商局重工(江苏)的财务负责人也当场启动与建行的授信合作,实现南通分行与头部船舶海工企业二十年未合作破局,为服务船舶海工行业走向更大舞台迎来转机。
在建行省、市分行的公司、国际、投行等专业力量支持下,建设银行南通分行“一堂课”工作法以及课件不断完善和优化,将银行、政府支持政策以及企业意愿调至同一频率,银企合作实现水到渠成。在此基础上,该行还将课堂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编写了一套金融服务船舶海工行业的工作手册,为全市金融机构提供借鉴。
此外,该行还主动公开共享船舶海工调研成果,以南通市政府搭建的“张謇企业家学院”为纽带,联合政府、高校、企业成立“产学研联盟”,并组织团队多次前往北京、广东等地进行金融服务船舶海工课题宣讲,让建行蓝色智慧走上更广阔舞台,发挥更积极作用。
痛点变支点,创新模式突破行业限制
南通船舶产业基础雄厚,产业规模全省领先,屡创行业奇迹。但是几年前,受经济环境影响,船舶产业一度陷入“寒冬”,多家企业面临发展难题、步履维艰。如何把企业痛点变发展支点,建设银行南通分行在一路探索实践中,通过“一企一策”创新服务模式加大金融支持,不断将“想法变办法”“优势变胜势”,撬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在调研中,我们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经过深度调研走访,建设银行南通分行总结出船舶海工头部企业面临的三大痛点:船舶海工订单呈现单体金额大、建造周期长的特点;金融需求高度集中为保函、信用证登表外业务,流贷、出口买方信贷、建信通等表内融资,以及远期结售汇、期权等金融市场交易性的需求;因存在名单准入、行业限额等业务难点,企业获得的金融支持受限,需要银行内部解决。
对此,建设银行南通分行坚持痛点思维,制定“解决痛点、开放共享”总方针,并提出“理性开展业务”策略,即:“配备专业团队,全流程跟踪;组建银团,分散风险”,平衡好市场拓展和风险规避的关系。由该行国际部牵头,协同公司部、风险部以及各支行,成立了一支船舶海工专业团队,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制定综合金融方案,并倒排时间节点,专人跟踪授信、支用全流程,遇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团队高效高质量运转。
2023年,辖内船舶海工企业惠生清能与意大利国家控股公司签署金额18.4亿美元FLNG商务合同,该合同对方要求开立2.8亿美元保函。由于惠生清能在手订单饱满,建造周期长,其提供押品十分有限,且国际保函开立时限要求高,对金融支持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企业痛点,建设银行南通分行在全国金融系统首创“银团保函”服务模式,牵头成立了由5家银行组成的保函银团,成功支持惠生埃尼240万吨FLNG项目生产。
创新推出银团保函,通过组团方式,既解决了企业大额保函需求,又形成了稳定合作的银行同业“朋友圈”。“金融无定时,解决企业痛点就是我们金融服务的创新亮点和方向。”截至去年年末,惠生清能在建设银行南通分行外汇贷款累投1221万美元,国际业务信贷投放3.81亿元,创造国际收支量8.16亿美元。
此举不仅为惠生集团提供了解决方案,乃至为南通大型装备企业走向世界提供了示范经验。建设银行南通分行表示,该行将继续坚持“开放共享”理念,积极牵头组织银团,集金融之力、汇多方智慧,为船舶海工企业提供强有力金融支撑,共同助力船舶海工行稳致远、扬帆远航。
单打到共振,持续探索激活蓝色引擎
在建设银行南通分行这只领头雁的持续“领航”下,不仅银团队伍愈发壮大,更多“南通号”蓝色引擎被激活,并在澎湃金融力量护航下加速驶向深蓝。
2024年6月,惠生集团与马来西亚云顶集团签署9.6亿美元FLNG商务合同,惠生清能以EPCIC总包方式承建云顶集团大型FLNG建造项目,合同金额约9.6亿美元,需开立10%的履约保函。虽然此次需求不大,但本着开放共享的原则,建设银行南通分行继续采用银团方式支持企业,让更多银行机构了解惠生、加入惠生,最终牵头联合民生银行、北京银行、浙商银行、恒丰银行、浦发银行、广发银行为惠生云顶FLNG项目办理银团保函0.96亿美元。
建设银行南通分行行长张晶陪同建行江苏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刘广良一行走访韩通船舶、惠生重工、海新船务等企业。
同时,建设银行南通分行还充分发挥集团全球经营优势,主动联系协调当地海外分行、合作律所、中信保公司等,确保项目真实性。该行还加强与参团银行、合作律所、转开银行、企业等沟通交流,就银团协议、保函文本、保函开立等具体事项多次召集银团会议进行讨论沟通,推动保函银团能够成功合拢。
去年11月14日,8家参贷银行全部开出反担保保函;11月22日,转开行建行新加坡分行顺利开出主保函;12月3日,云顶保函银团项下首笔资金到账,成功打通了与建行新加坡分行转开保函的合作通道,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当前,该行已累计为两户企业办理四期保函银团,累计开出约60亿元保函,支持出口额超300亿元,在服务船舶海工企业承接国际大额订单方面探索打造了“服务样板”。
从最初的单打独斗到如今的同频共振,建设银行南通分行用其专业与热情,书写了银团携手、公私联动的生动实践。在前期实践基础上,建设银行南通分行深耕银团合作模式,近期在启东惠生基地及惠生清洁能源建设项目中,再次作为牵头行创新制定银团模式,全力做好惠生集团220亿元分组银团推进与落地。
同时,建设银行南通分行不断扩大成果运用,为我市多家船舶海工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截至去年年末,该行先后与润邦重机、中远川崎、中远船务、中集太平洋等南通市13家头部船舶海工企业建立授信合作,从2020年末的零授信到累计授信超255亿元,其中境外保函业务累计办理近40亿元;2024年对辖内船舶海工企业实现外汇贷款投放1221万美元,国际业务信贷投放22.56亿元。
乘风弄潮,凭浪起势。建设银行南通分行表示,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探索金融服务的新模式、新路径,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创新的思维,全面深化与政府、银行、担保等部门与机构的合作,用更加精准、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为南通船舶海工产业的绿色发展、低碳转型贡献更多的金融智慧和力量,共同书写南通船舶海工产业转型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