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片充电桩一好,附近商户和居民的充电问题就有着落了,定心了歪!”姑苏区双塔街道葑溪社区的网格员张建偶高兴地带着居住在附近的老朋友们来到名相公寓和后庄的东北角新安装的电动车智能充电区域认认路。据悉,原先此区域的居民要充电必须要绕过干将路一大圈到莫邪路1058号边的公共充电棚,所以经常有人为了图省事飞线充电。前些天社区把后庄与名相公寓间通道上的“拦路虎”大铁门清理了以后,正好规划出空地安上了充电桩。这处区域可以惠及大多数附近商户及后庄居民,切实解决了他们“急难愁盼”的充电难问题。
据悉,此类无车库零星楼宇在葑溪社区辖区范围内不止一处,配套不够等各种局限性问题,导致居民电动车无处充电、飞线充电问题屡禁不止。乱停的电瓶车和飞线不仅影响整体美观,而且存在安全隐患,还极易造成邻里矛盾。为切实解决辖区居民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题,并从根本上消除潜在的安全风险,社区克服重重障碍,采取了积极行动。考虑到老旧小区大多建设年代久远,楼宇间距较窄,安装位置多有局限,葑溪社区党委书记王秋月带领网格员及安全员首先深入居民家中,开展细致的走访调研,广泛听取并收集了居民们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上报街道,联合消防、电力等相关单位对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判断,经过对候选地点进行了多轮实地考察,意见征求与评估,经过多次调整和布局,最后共同制定了切合辖区实际情况的充电桩点位方案:多点、小区域布局,结合老旧小区改造设点分流,螺蛳壳里做道场,精心规划了最适宜的安装位置。经过一段时间紧锣密鼓的施工,首批建设区域近日相继完工。一处为葑门路108号1幢前通道处,共计10个充电头;另一处为名相公寓和后庄的东北角,共计20个充电头。第二批建设区域正在选址规划中,计划以5-10个充电头为主,见缝插针式做到就近安置。第三批建设区域将与老新村改造结合,扩宽多重渠道。
在葑门路108号附近经营照相馆的退役军人高云峰推着充完电的电动车高兴地说:“现在方便多了,每天在店门口都能电量‘满格’,再也不用电量焦虑了!听说这次老新村改造也规划了电动车充电区域,到时候到哪儿都方便。还是社区考虑的周到,为我们办了实实在在的大好事!”
葑溪社区党委书记王秋月表示:“这样体量小的充电区域,既能符合辖区情况,又能将方便送到居民家门口,因地制宜才能真正做到打通服务的‘最后一米’。”
接下来,葑溪社区将继续规划更多小微充电区域,5个精细化治理水平,整合资源,规范停车秩序,加大安全管理力度和安全措施,为电动自行车充电提供便利,努力实现“停车有序、充电有位”的治理格局,营造和谐宜居的居住环境。